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看清被神化的齊柏林:看見食蛇龜事件

2024.10.17
17:25pm
/ 孫瑋芒

台灣社會有著眾多默默付出的環保尖兵,齊柏林不是環保之神。他如同一般人,有成就,也有缺陷。涉及他的諸多事件,宜以平等心對待。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之子齊廷洹近日引發爭議,使人看見齊柏林生前種種。



齊廷洹11日到苗栗縣演講《從空中看台灣》,承辦人傳訊息「靠老爸的餘蔭就能吃一輩子」羞辱,他當天在臉書自述「為此勃然大怒而斷然拂袖離場」,「對自己的反應是又驚又喜」。

 

齊廷洹是PTT資深鄉民,這種反應很鄉民。

 

有現場聽眾在臉書留言指出,承辦人當場跟齊廷洹道歉,「而且承辦人趕忙追著齊先生在電梯前也被齊先生用很大聲的台語五字經被問候家裡長輩了」。齊廷洹模糊回應:「真的情緒上來,不太記得回了什麼。」

 

齊廷洹情緒激動到極點時,把全場聽眾放鴿子,這段過程記得清清楚楚,他「又驚又喜」,怎麼會不記得他對承辦人飆駡五字經?

 

苗栗縣長鍾東錦16日發臉書文深刻自省:「這屈辱不但傷害了齊廷洹先生,傷害了他的父親,也傷害了整個苗栗,我的歉疚與羞慚,難以言喻。」鍾東錦並盛讚齊柏林:「齊柏林先生對台灣的貢獻擺在眼前,你(承辦人)怎麼可以如此放肆?」「齊柏林先生將台灣推薦給了全世界」。

 

齊柏林被台灣奉為環保代言人,濃厚草根性的鍾東錦,遇到了齊柏林之子,也變得無比謙卑。

 

鍾東錦的自省文,應該指出承辦人不應侮辱任何受邀演講的來賓,而不因他是齊柏林之子。

 

齊柏林生前空拍紀錄片的成就,有金馬獎加持,有兩任前總統肯定:時任總統馬英九與他對談,時任總統蔡英文在他逝後頒發褒揚令。他可能因此被過度神化了。

 

力挺食蛇龜保育卻「違法養龜」

 

維基百科的齊柏林條目,遺漏了他的爭議事件:家中長期飼養保育類動物。

 

2016年7月25日,齊柏林在臉書貼出圖文說:「家裡的魚池因為龜龜長大,搞得池水混濁不堪」,分享了他淨化池水的方法。眼尖的網友發現齊柏林貼出照片中的烏龜屬於保育類,報警檢舉。

 

2016年11月初,管區保安警察會同台北市動保處前往齊柏林家稽查,發現11隻食蛇龜與2隻柴棺龜,都是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動保處表示,齊柏林可能違反《野保法》第51條。

 

此前一個多月,台中市政府與挺挺網絡社會企業、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合作舉辦「2016挺挺動物生活節」,網路影片顯示,齊柏林出席2016年9月10日的開幕記者會致詞表示,「我曾經對養動物產生認知偏差,以前不懂得什麼什麼叫動物保護,那個時候看到很多鳥店在販賣野生的鳥很漂亮,就會想把牠買回來自己養」,後來他發現「有這麼多野生動物需要被保護」,2015年曾經捐款指定幫助食蛇龜保育,今天非常興奮能夠認識食蛇龜保育主辦單位。

 

諷刺的是,在齊柏林發聲力挺食蛇龜保育、欣喜結識食蛇龜保育團隊的同時,他家中飼養了11隻食蛇龜,涉嫌違法。

 

齊柏林非環保之神,有成就也有缺陷

 

對於家中飼養保育類烏龜事件,齊柏林透過電影公司製片曾瓊瑤表示,這些食蛇龜跟柴棺龜,是齊柏林父母早上出門運動或爬山時撿回來的,已經養了二、三十年,他們並不知道是屬於保育類。

 

檢方偵辦結果,打臉曾瓊瑤「養了二、三十年之說」。2017年2月,北檢對齊柏林父親涉嫌違反《野保案》案給予不起訴處分,理由是齊父飼養保育類烏龜10多年,早已過了追訴期。媒體報導,齊父到案時表示,10多年到仙跡岩爬山時撿回3、4隻小烏龜,並不知他們是保育類,之後交配繁殖變成13隻。

 

我曾經數次攀登景美仙跡岩,只知道那裡經常聽到赤腹松鼠叫聲,有機會遇到台灣藍鵲、鳳頭蒼鷹,從未聽聞那裡有食蛇龜與柴棺龜分布。何況,柴棺龜是半水棲淡水龜,分布在水域環境,仙跡岩並沒有適合柴棺龜生長的環境。

 

姑且相信齊父的說詞,《野保法》早在1989年6月公布實施,齊父當時行為是違法的,不能以「當時社會野保觀念未成熟」為藉口。10多年來,齊柏林眼見家中飼養著野外捕獲的烏龜,違反「無痕山林」精神,不思改正,只關心如何繼續飼養,然後在公開活動提倡食蛇龜保育,在《看見台灣》揭露台灣山林被嚴重破壞。

 

如果仙跡岩登山客遇到喜歡的野生動物,紛紛抓回家養,仙跡岩的動物將所剩無幾。連自家附近出林的生態保育都不顧,何談全台灣生態保育?環保人士言行不一,將損害社會信任,降低社會支持,不利環保觀念的推行。

 

台灣社會有著眾多默默付出的環保尖兵,齊柏林不是環保之神。他如同一般人,有成就,也有缺陷。涉及他的諸多事件,宜以平等心對待。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臉書、維基百科、中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網站;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