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讀者投書│背叛黃復興的韓國瑜

2019.10.31
14:34pm
/ 王立

請看韓國瑜的國政團,市長的顧問團與重要局處長,及挺韓立委的名單。黃復興的名字你看到幾個?或者說,正統的藍派黃復興有任何一人出線,即便是投共的紅派有分到多少?從被背叛的黃復興,我們已經可以預見他當選後,下一個被背叛的對象是誰。

 

透過媒體的塑造,韓國瑜的興起,年輕人只記得他當過北農總經理,還跟柯文哲是好朋友,被民進黨迫害後跑去高雄參選市長,當選後沒一年就要選總統。其中有好幾個現在知名的政治人物,除了柯以外還有張榮味跟傅崑萁,但似乎很少人記得,韓到底是怎樣冒出頭的。

 



 韓從台北縣議會冒出頭

 

90年代時,民進黨在地方議會跟中央立院頗有斬獲,像是當時的台北縣縣長被尤清攻下,對國民黨黨部以及地方勢力來說都是震撼。對國民黨來說,在台北縣議會需要年輕能打的議員,好去杯葛跟中斷議事,對眷村底的黃復興來說,這絕對不可能找念大學的公務員,連正規軍官都不適合做這種事,才會讓念專修班的韓國瑜,在議員選舉中靠眷村票選上。

 

果不其然,稍有年紀的都還記得他爆打尤清的事蹟,更不要提靠拳腳功夫,讓黃復興與軍方刮目相看,最後讓他去立院跟年輕的民進黨立委幹架的決定。那個時候還是大選區,只要眷村票集中一位候選人,要推上立委並非難事。總之,他在立院中的事蹟也是靠打出名,要說他現在的電視形象擺脫暴力,只像個直銷業務,那也是包裝的。

 

民代失利從夾縫中再起

 

他打了兩屆立委,後爭取立委失利,轉任中和副市長,這是典型給退下的政治人物酬庸。通常到這階段,若政治上再無安排,就會轉到國民黨的民間單位,給分還不差的薪水待退,等候他日有用。但韓顯然不甘如此,他在中央無安排後就回到雲林妻家,投靠岳父李日貴,從此結識張榮味,而這段空白的時間,我們只知道他在北京大學念博士班,還出了本地方派系的論文。這其實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一個當年只能唸專修班的同學,大學到研究所經歷與地方派系全然無關,居然寫得出來?不過看看他的北大博班同學們,大概也可以想像得到,這跟前些年狂開EMBA給人交朋友是同樣的意思。

 

韓國瑜回到台灣後,黃復興自身難保無法給予安排,只好透過妻家關係,與張家的農會系統結盟,從加入地方派系開始再出發,得到張家力薦出任北農總經理,這個重要職缺正好可以累積政治資本。在北農總經理任內,身為與柯文哲結盟的張家工具人,利用柯與DPP的人事鬥爭案,從兩大地方龍頭的夾縫中,有如旱地拔蔥而起。關鍵因素就在旺中集團,已幾乎資源無上限的模式,全力替韓造勢,而旺中與中國統戰部的關係就不需言喻了。

 

黃復興系統毫無保留支持韓

 

從後見之明來說,中國對台地方派系的統戰,恰好是陳水扁第二任後開始,中國寄望國民黨2004年失敗後,就開始投入對台灣地方勢力與黑道的統戰,這時間與韓國瑜爭奪立委失利,到中國念書的時間點幾乎重疊。至於韓本人是不是中國的魁儡?看看電視他的言論,若還認為只是個單純親中派,那就太天真了。

 

韓國瑜的性格更可以從他參選市長前後的人事布局看出端倪,將他從無名小輩拔擢上來的黃復興系統,在經歷李登輝、連戰、馬英九後,內部已經形同分裂,有親中投共的紅派與原本支持中華民國正統的藍派。但不管哪一派,在高雄市長一役中,黃復興黨部在傳統眷村動員體系,以及網路傳媒像是臉書與通訊軟體LINE之類,幾乎是毫無保留的支持這位眷村子弟。

 

對黃復興的人來說,經歷陳水扁時代的打壓,馬英九8年的刻意冷落,遇到蔡英文抄查黨產的悲戚,今天韓國瑜能夠以眷村子弟出一口氣,就算他只是外省政治階層中的最下層也沒關係。這個提攜韓國瑜進入政界,多次協助選上議員與立委,日後又大力相挺的黃復興,最後得到的是什麼?何止一個慘字了得?

 

當選後的忘恩負義

 

黃復興的動員系統,在傳統媒體上被中天洗到斷掉,支持者自發性地狂熱挺韓,韓的前輩們被拔掉動員能力。在網路與通信軟體的傳播上,則有韓粉直播主與瘋狂韓粉接收,幾乎轉型為宗教群組,這些由黃復興建立起的傳播管道就這樣被奪走。可韓有念過一絲情分,留下一點殘餘價值給黃復興那些前輩嗎?一個都沒有。

 

請看韓國瑜的國政團,市長的顧問團與重要局處長,及挺韓立委的名單。黃復興的名字你看到幾個?或者說,正統的藍派黃復興有任何一人出線,即便是投共的紅派有分到多少?

 

不僅把你的資源整碗端走,連個殘渣都不留給你,甚至發聲的機會都沒有,還得要全心全意挺韓到底,不然就會被韓粉圍攻,尊嚴被踐踏到腳下。

 

這些招數,傳統國民黨對同志是做不出來的,你覺得韓從哪裡學來,可以這麼乾脆的把恩人吃乾抹淨?

 

從被背叛的黃復興,我們已經可以預見他當選後,下一個被背叛的對象是誰。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王立
社群觀察家。
作者文章列表
王立
社群觀察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