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放.獨家》七年級生為何反KMT系列三之三|出社會就遇馬政府「22K政策」衝擊,七年級生引領「社運」為年輕世代發聲

2020.10.15
19:15pm
特稿 / 放言編輯部 吳栢妤

「七年級生為何普遍反對國民黨?」在向選民拋出此疑問之前,國民黨也許應先回頭檢視組織結構,重用並傾聽年輕世代的聲音,一步步贏回七年級生的信任。

 

中國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日前以「七年級生」身份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個世代的否定,擊垮了國民黨政權,她也質疑,「只要國民黨倒了,台灣就會好嗎?」此言一出引發眾多討論。「七年級生為何普遍反對國民黨?」這可能要從其出生年代、成長背景,以及出社會後的遭遇討論起。

 



1980年代,適逢台灣社會追求「自由民主」,從前被國民黨政府視為「挑戰政權」的反叛思想與行為,在一次次黨外運動的醞釀、推動之下,漸漸衝破黑色高牆,終於在1987年迎來自由的第一道曙光——時任總統蔣經國宣布解嚴,「七年級生」也就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出生。

 

台灣於1987年正式解嚴,1996年在「台海飛彈危機」下,選出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2000年,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在和平的氣氛下,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而「七年級生」也跟著「台灣民主」一起成長。

 

儘管出生於自由年代,但許多七年級生卻是到了踏出社會後,才真正理解到台灣民主運動歷史、開始關注政治。

 

出生於1987年的「七年級生」台灣基進組織部主任李雨蓁坦言:「我出生那年,正好是解嚴的那年,是在課本唸到戒嚴也沒有共感的年代,在就學期間唸中國歷史地理比唸台灣多的年代,但我們這個年代和別的年紀有所不同,在我們初入社會時,歷經台灣新一波社會運動的衝擊。」一名39歲的網友則表示,「小時候最常聽到就是長輩叫我不要亂說話,因為可能會被抓走,後來我懂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當時候台灣正在經歷這樣可怕的事。」

 

馬政府「22K政策」扼殺七年級生憧憬

 

「難忘大學畢業的時候,因馬的22K政策,讓大學生畢業起薪整個被拉低,當時幾乎感覺社會一片烏雲密佈。」一名七年級生在李雨蓁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回憶道。

 

比起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對人民的壓迫,馬英九總統執政下政府推出的「22k政策」,恐怕更是導致七年級生對國民黨「沒有好感」的原因。

 

馬政府於2009年推動「22K政策」,嚴重限縮大學畢業新鮮人的起薪,在薪水「凍漲」的同時,油電、房價卻大幅飆漲,連帶造成民生物品漲價,讓當時剛邁入社會的七年級生苦不堪言、看不到前景。

 

同樣是馬政府任內,2013年爆發「洪仲丘事件」,吸引25萬人「白衫軍」上凱道,抗議軍中不當管教,以及不透明、官官相護的陋習。「白衫軍運動」也被視為醞釀台灣第三勢力及太陽花學運的重要因素之一。巧合的是,洪仲丘出生於1989年,也是七年級生。

 

「七年級生」引領社運 喚醒年輕世代對政治關注

 

就在「白衫軍運動」隔年,馬政府企圖在立法院強行通過「兩岸海峽服務貿易協議」,引發學生及公民團體不滿,於2014年3月18日佔了立法院,要求馬政府「退回服貿」。318學運成功凝聚社會對「服貿協議」的關注,也揭露了國民黨「親中」立場,同年3月30日成功號召到30萬人上街「反服貿」,是台灣社運史上重要的一役。

 

儘管最終318佔領立院行動在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釋出善意,承諾暫停「服貿協議」黨團協商後落幕,但此次事件卻引發年輕世代對國民黨「親中」立場的不信任。而當時主導這場社運的兩位學生領袖林飛帆及陳為廷,正好都是「七年級生」。

 

七年級生踏入社會的頭幾年,遭遇薪資凍漲、物價及房價高漲的衝擊,馬政府企圖通過「服貿協議」,更讓台灣經濟陷入「過度依賴中國」的危機,讓不少七年級生站出來反對。新一波社運也掀起年輕世代對政治關注,以及對台灣民主歷史的認識與認同。

 

儘管民進黨執政以來,薪資、房價等問題並未獲得立即、大幅的改善,但相較於馬政府,蔡政府仍被認為「更願意傾聽年輕族群聲音」。2019年蔡政府在保守派龐大壓力下,成功推動同婚合法化,更進一步獲得年輕世代的肯定,讓民進黨吸引到比國民黨更多的年輕支持者。

 

贏回七年級生支持 從「重用年輕人」開始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日前曾表示,國民黨內年輕人稀缺,黨員中39歲以下僅佔3%;不只林為洲,不少國民黨青壯派民代、從政人士也都曾指出,「黨員結構與選民結構脫節」,是國民黨目前面臨的問題。

 

「七年級生為何普遍反對國民黨?」在向選民拋出此疑問之前,國民黨也許應先回頭檢視組織結構,重用並傾聽年輕世代的聲音,才能一步步贏回七年級生的信任。

 

 

圖片來源:翻攝謝長廷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