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凱未受「金曲新人獎魔咒」所困,後來陸續入圍5次「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終於在第15屆成為金曲歌王,更在第26屆成為金曲獎評審團總召集人,在金曲獎擁有最佳新人、歌王、評審總召三種不同角色,也算是難得的成就
金曲獎不是一座容易到手的獎,不乏眾多優秀音樂人入行多年仍是一獎難求,而其中特別難拿到的獎項就是「最佳新人」獎,因為歌手們一生就只有那麼一次可以報名和入圍、獲獎,錯過出道的那一年就再也沒機會了。在第一屆金曲獎時,還對「新人獎」有一個特別的評分高門檻,回顧起來,更顯出當屆金曲獎的得來不易。
入行時已有深厚音樂底子
金曲獎在1990年舉辦第一屆,那時候獎勵新人的獎項只稱作「新人獎」,要等第8屆之後才更名為「最佳新人獎」,或許不少人還記得,第一屆「新人獎」的得主是伍思凱。伍思凱雖非讀音樂科班出身,正式進入唱片圈的時候卻已有著一身的音樂好功夫,這得歸功於他自小打下的底子和上高中之後的磨練。他從小學習古典鋼琴並加入合唱團擔任男高音,就讀復興美工時,他跟許多愛音樂的年輕人一樣,開始玩樂團擔任鍵盤手,有次練唱時,樂團的前輩指責他怎麼節拍跟不上、音也唱不準還敢出來,獅子座的他可受不了這種難堪,遂發奮以西洋經典樂團Deep Purple的傳奇鍵盤手Jon Lord為標竿苦練,練琴之外也去西餐廳彈唱演出累積實戰經驗,到19歲時他已經唱遍西門町最受歡迎的巴而可、星際之船等西餐廳,甚至林森北路條通的俱樂部、Piano Bar也有他的身影。
小有名氣的他被當時可登唱片的老闆陳復明和曹俊鴻注意到,看過他現場表演立刻決定簽約,簽約不久他卻接到兵單,只好先入伍當兵。服役期間,他想起曾被兩位老闆問過會不會創作,從未寫過歌的他再度展現不服輸的個性,開始嘗試譜曲創作,奠定了他日後集演唱、創作、編曲、製作等才華於一身的全能音樂人基礎。他以可登唱片公司「師姊」鄭怡《想飛》專輯裡的男女對唱曲〈我和你〉,做為在歌壇的首度亮相。當時可登唱片有一套名為《流行45》的系列專輯非常叫座,就是把數十首暢銷華語歌曲,以較快的節奏重新編曲串接為長達20多分鐘的Non-Stop串燒組曲,由還不出名的歌手以接近原唱的嗓音翻唱,伍思凱當時就被公司賦予這個重任,在好幾集的《流行45》中演唱了許多首歌曲。這個安排磨練了他的唱功,在他正式出道後,「瞬間轉換好幾位歌手嗓音模仿演唱」也成為他上綜藝節目宣傳時,一定會被主持人要求表演的橋段。
密集推出三張專輯皆創佳績
1988年9月他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愛要怎麼說》,同名主打歌由林秋離作詞、李士先作曲,是一首抒情搖滾傑作,從低迴一路盤旋高升的音域十分能展現伍思凱的演唱實力和音色特質,歌詞氛圍也極契合他鄰家男孩的深情模樣;由陳復明創作的〈你不是別無選擇〉,以活力十足的搖滾節奏,成為當時光陽機車的廣告歌。除了搖滾歌曲塑造他熱情、健康的形象,為凸顯他的音樂根底,專輯有3首曲出自他的創作,其中一首配合他喜歡聽爵士音樂的嗜好,由李子恆填詞為〈爵士男孩〉。專輯剛發行時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因為當時最常見的宣傳方式就是上電視、廣播通告,伍思凱不是那種「偶像歌手」的外表,講話又會有點口吃,上節目很不討好,唱片公司苦思對策,乾脆直接送他進各大專院校去演唱,連唱10幾場後在學生族群間的口碑傳開來,電視節目才紛紛前來邀訪,最終締造該專輯和歌曲長駐排行榜上的銷售佳績,也帶動之後歌手校園演唱會的風潮。他後來以該專輯獲得中國時報最佳新人獎亞軍、年度十大金曲排行亞軍,並入選「台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75-1993」,還成為新加坡電台1989年度龍虎榜最高榮譽歌曲。
伍思凱一砲而紅之後,緊接著的12月,於同門師姊馬毓芬《愛情的臉》專輯中合唱〈關於愛情〉,歌曲紅到新加坡,成為當年新加坡婚禮上的熱門歌曲。1989年3月,他推出第二張專輯《等著你愛著你》,除了同名主打歌繼續雄霸排行榜,另一首〈愛到最高點〉是當時集結林青霞、王祖賢、成龍等十數位台港巨星合拍的「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公益廣告歌曲,不但在街頭巷尾廣為傳唱播放,更大幅拉升伍思凱的演藝聲勢。同年8月發行的《我們II》合輯中,收錄他的新單曲〈生日快樂〉和〈O型的人〉;10月又推出第三張個人專輯《我最愛的朋友》。可以在14個月的時間裡,如此密集的製作發行這麼多作品,在今日看來有點不可思議,擺在當年也算少見,就算是同時期紅遍半邊天的張雨生,也不過是在9個月內拼出2張專輯而已。
首屆金曲獎有獨特評分制度
回頭來看第一屆金曲獎,如前所述,1990年的時候,伍思凱都已經出了3張專輯和好幾首單曲,怎麼還有資格拿「新人獎」呢?其實這跟第一屆金曲獎特殊的規定有關。行政院新聞局在1988年底開始籌辦金曲獎,隔年8月開放報名,包括特別獎在內只有11個獎項,規定自1988年7月1日至1989年6月30日之間發行的作品可以參賽,不過,在「男女演唱人」或「新人獎」之間只能擇一報名,而新人獎的資格是「兩年內開始從事職業演唱,並有唱片或錄音作品者」,與現在的規則「在該年度規定日期前未曾於國內外發行個人專輯,且參賽作品應以該年為首次發行專輯為限」大為不同。另外,當時因為典禮場地國父紀念館在整修,入圍名單於1989年9月揭曉後,拖到1990年1月整修完才舉辦頒獎典禮,伍思凱其實是在已入圍後才推出第三張專輯的。
第一屆金曲獎的評獎制度很特別,「最佳男、女演唱人」與「演唱組」入圍者,必須在典禮前一週,一起在電視台攝影棚進行現場演唱,8位評審只以當天的表現評分,分數結果封存在新聞局,於頒獎典禮上才拆封公布得獎者。根據當時的資料,評分標準是「唱腔技巧、歌曲詮釋各佔30%,音色佔15%,台風儀態與個人風格佔25%」,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個「歌唱比賽」的標準,與專輯作品是全然無關的。「新人獎」只有評分標準一樣,實際評選程序更讓人替入圍者捏把冷汗,因為演唱評分並非在典禮前的攝影棚,而是在頒獎當天的典禮進行中,入圍者一一唱完後,評審打的分數馬上進行計算,於40分鐘後公佈結果。「新人獎」入圍的有張雨生、伍思凱、邰正宵、馬玉芬和鄭婷,其中,比賽前聲勢最浩大的張雨生,因為正在當兵未出席典禮而被視為棄權;伍思凱選唱了第二張專輯中並非主打歌的〈偶而〉,他是實力派的歌手無庸置疑,不過選曲和採用自彈鋼琴伴奏的作戰策略,以及出道前累積的豐富現場演唱經驗,相信也是幫助他加分不少。
早期傳說金曲新人獎有「金曲魔咒」,獲獎者在得獎後的事業都會走下坡,伍思凱倒是沒被魔咒所困,獲獎後的下一張專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仍是創下口碑銷售雙佳績的作品。他後來陸續入圍第4、6、7、8、13屆的「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終於在2004年第15屆再度抱回獎座成為金曲歌王,更在第26屆成為金曲獎評審團總召集人,在金曲獎擁有最佳新人、歌王、評審總召三種不同角色,也算是難得的成就。今年入圍「最佳樂團」的海豚刑警樂團主唱楊淑芬(本名伍悅)是伍思凱的女兒,可惜後來沒得獎,不然伍思凱再多一個「金曲獎得主之父」的身份,也是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