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太魯閣事故處理「敷衍」、「推卸責任」!罹難者家屬公開「和解內幕」無助控訴:台鐵要擊倒我們

2021.07.22
17:53pm
/ 放言編輯部 曾齡誼

我才20歲,我22歲的姐姐在一場不該發生的,電影般的恐怖意外中走了;我才20歲,被迫在殯儀館待了六天,認大體,招魂,被記者追跑;我才20歲,要和家人一起對抗台鐵和官僚體制,為我姐姐和台灣爭取應有的正義。

 

太魯閣出軌事故距今已逾3個月,當時意外帶走49條生命。隨著時間過去,大眾似乎隨著疫情升溫而漸漸遺忘,一名罹難者家屬今日(21日)在論壇Dcard上控訴,「台鐵帶走我姊姊,現在台鐵要擊倒我們」。

 



原PO一開頭便問大眾還記得4月的太魯閣事件嗎?不知道大家對4月2號有著什麼樣的回憶?原PO的姐姐在4月2日搭上太魯閣號,準備和朋友一同前往綠島,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也知道,對好多人來說,那天是和家人永別,一場醒不來的惡夢開端。

 

原PO的姐姐坐上台鐵408號車,和好朋友站在第七、八節車廂走道。為了可愛、超級少根筋的好人姐姐,她必須揭露大家有所不知的內幕,「更接下來」的事。

 

身為罹難者家屬,原PO澄清,自事發以來社會真的給我們很大的支持。不說那些菩薩般的救難人員、七六行者團隊,光是一般民眾對他們的好都是很有感覺的。可惜還是會有網友看到這篇文就說又是「家屬不知感激、死要錢」,聚焦在賠償金,而不是台鐵一直疏忽的改革上。她不是來散播仇恨,而是來公開真相。

 

 

事實上,從五月中疫情爆發以來,太魯閣事件受到的關注就越來越小,當這個關注越來越小,台鐵推託責任就越簡單,越來越少人會記得要去盯著台鐵的責任和改革。原PO指出,台鐵提供的和解書內容是「全盤否認」自己的對太魯閣事件的責任。

 

為什麼社會不知道這和解書有多荒謬?原PO表示,因為風向全被轉到賠償金上。她指出,有些家屬之所以簽了和解書,是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很多家庭一次失去好幾個經濟來源,很多家庭剩下的老爸爸老媽媽都6、70歲了,哪有力氣對付台鐵各種欺騙、威脅利誘、和分化?

 

原PO貼出她與台鐵人員的對話紀錄,批評當家屬提問時,副局長複製貼上的敷衍發言,虛有長度,根本沒內容。另外,她也提出台鐵騙人的證據,台鐵在5月21日便完成行政調查,卻一直到7月18號台鐵才發放,甚至是先給媒體再給家屬。在這長達「58天」的間隔內,台鐵一直強調自己無刑責,讓家屬感到無助,進而妥協。

 

 

 

 

 

原PO表示,講白話一點,就是台鐵把這個寫滿了它過錯的報告拖住,等到許多家屬放棄對台鐵的追溯權益後,才把報告放出來說「哈哈~ 我們其實有錯,可是你簽了和解書,你能奈我何?」原PO提到,以上這不過只是冰山一角,台鐵到現在做的只有不斷向媒體「放風聲」和「推托責任」。身為一般民眾,她想相信台鐵是真心要改革,但從家屬的角度,卻很憤怒又無助,指控「台鐵就是在欺騙我們」。

 

原PO無奈寫道,「我才20歲,我22歲的姐姐在一場不該發生的,電影般的恐怖意外中走了;我才20歲,被迫在殯儀館待了六天,認大體,招魂,被記者追跑;我才20歲,要和家人一起對抗台鐵和官僚體制,為我姐姐和台灣爭取應有的正義。」

 

原PO表示,也許我們才20歲,總覺得自己還不夠當個「大人」,但真正的「大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願意承認、承擔、和改變。她認為,很多不合理要由我們這個世代來改變,一個人能做的事不多,但眾志成城,改變的第一步就是「關注」。

 

最後,原PO呼籲,沒有大家的關注,官僚體制不會願意承認錯誤、承擔後果。台灣人啊,不要忘記為你受了切膚之痛的那三百多人,他們是你的同學、你的同事、或你在路上見過一面的人。他們是我們的家人,她懇求大家不要遺忘彼此的家人。

 

文章一出僅4個小時便引來大量關注,共2萬7千人按愛心,獲得1千5百多則留言。許多網友們紛紛寫下留言鼓勵、支持原PO,「希望台鐵可以確實承擔責任、不要逃避,為什麼那麼多條人命依然喚不起肇事者的良心?非當事人也感到心很痛」、「看到掉眼淚,加油!不要讓政府就這樣唬弄過去,希望有更多人能持續關注這件事,並且不要被網軍帶風向,Ptt 的那些留言真的很噁心」以及「其實大眾減少關注,台鐵下次可能還是會發生這些悲劇,大家都是台鐵使用者,不知道某年某月換哪些家庭受害而已,拜託大家,不只是為了受害者家庭,也是為了自己,多幫忙關注、監督、譴責台鐵吧」

 

然而,也有部分網友對於台鐵改革抱持悲觀態度,認為「老實講,這個結果真的不意外,就是行之有年的出事SOP。而且就算覺得不合理,自己的力量也沒辦法撼動」、「兩年前普悠瑪那次台鐵比較甩不掉,這次他們只要把鍋丟給那家工程行就好,他們要擔的責任大概就是發包工程這中間的流程而已。老實說我覺得這次要從台鐵那得到什麼,我覺得很難」以及「改革個屁,跟體協一樣,說要改革都是屁話,推脫才是真的」。

 

 

圖片來源:零號出口臉書、Dcard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