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此舉難以影響中歐合作大局。這證明這次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美國在背後是支持,連中國也感受到了。
7月20日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Lithuania),成為在歐洲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而立陶宛與中國有正式邦交。立陶宛外交部也在同日表達歡迎,表示台北相關負責人將在今年夏天抵達後開始活動;立陶宛外交部也重申,該國計劃今年秋天也在台北開設辦事處。
中國不斷施壓,立陶宛不買帳
由於中國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8月10日召回大使、並要求立陶宛也召回駐中國大使。對此,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10日對「波羅的海通訊社」(BNS)表示,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否則,對話變成單方下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上無法被接受;立陶宛身為主權獨立國家,「可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發展關係」。他說,希望中國能改變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的決定。
由此可見,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一事,中國在與立陶宛協商了20天後,最後失敗告終。中國肯定對立陶宛恩威並施,有威脅,有恐嚇,有利誘,卻達不到效果。由於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額僅占其總額的4%,所以中國的經濟制裁無效;加上立陶宛在今年5月22日退出了北京領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也就是所謂的「17+1」的「一帶一路」倡議,顯示立陶宛拒絕與中國進行進一步的經濟整合。事實上,瑙塞達的發言也表達了對中國的善意,除了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外,也強調立陶宛與台灣是發展經濟與文化關係,不是政治與外交關係,但中國並不買單。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11日與在野的「立陶宛農民與綠黨聯盟」會晤時也提到,中國的決定令人遺憾,立陶宛「並未做錯任何事」。他說,立陶宛方面已採取措施,以期立陶宛與中國雙方大使能儘快恢復工作,他確信與中方的「誤會」可獲解決。
藍斯柏吉斯強調,其他國家也允許台灣在境內設立代表處,但未導致中國召回大使。他指出,與中方的外交風波「令人失望」,甚至「令人無法接受」,但這不意味雙方將關閉大使館或斷絕外交關係。
立陶宛與台灣,同為強權壓迫下的小國
由於立陶宛曾在1940年被蘇聯併吞,1990年獨立後長期受到鄰國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威脅,因此對於中國打壓台灣予以同情。從去年1 月開始發生的「武漢肺炎」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台灣曾捐贈10萬片口罩給立陶宛,今年5月25日台灣疫情爆發而缺乏疫苗時,立陶宛立即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並於7月31日送達,由此可見台立兩國的關係日益緊密。
而中國打壓台灣就算了,現在連立陶宛也打壓,難怪藍斯柏吉斯強調,中國召回大使的作法是「令人失望」,「令人無法接受」。而中國反應如此強烈是因為立陶宛讓台灣的代表處能用「台灣」這兩個字,而其他家國家在中國的壓力下只能用「台北」,所以藍斯柏吉斯說「並未做錯任何事」,中國當然不接受,因為立陶宛已經幫台灣創下新例,也踩到中國的紅線。
美國影響力下,中國的屈服
針對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日表示對於嘴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卻公然和台灣當局搞官方往來,甚至為「台獨」勢力站台的行徑,中國人民絕不答應。她稱,立方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代表處,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中方有權也應當做出正當合理的反應」。她強調,中國再次敦促立陶宛不要誤判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切實履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看來中國的態度非常強硬,但是當中國撤回駐立陶宛的大使,下一步呢?真的要與立陶宛斷交?那台灣就獲得一個歐盟與北約會員國的邦交國,這是外交上的「大賺」;即便立陶宛與中國維持邦交,台灣能以台灣之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那也是「小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媒「新華社」11日發表評論文章解讀,立陶宛在反中道路上愈走愈遠,是因長期親美路線,且藉此向拜登政府表態效忠,立陶宛在台灣議題上的「拙劣表演」,背後「有美國的慫恿默許」,但立陶宛此舉難以影響中歐合作大局。這證明這次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美國在背後是支持,連中國也感受到了。
(圖片來源:;示意圖設計 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