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財經
放.新聞
財經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熱賣逾2千億 購買前注意4件事

2019.05.11
09:15am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柏勝台北11日電)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商品熱銷,至3月底規模已衝上2116億元,引發金管會關注。業者表示,這類商品有其存在價值,關鍵是投資人是否了解商品特性,建議民眾投資前須先了解4重點,以免損失血汗錢。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為透過基金、持有一籃子債券至到期日,以固定利率的利息收入,作為主要報酬來源,由投信公司發行並銷售,銀行及保險公司也可以銷售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商品。


其中,保險公司會將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強調高利率、低風險,且只要能持有滿期,就能獲得穩定報酬,因而獲得消費者青睞。


觀察近3年台灣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銷售情形,105年底前只有發行1檔、規模新台幣3.79億元,但到106年底,發行檔數已經來到13檔,規模達327.53億元;107年底更增至38檔,規模為1418.96億元。


而到今年3月底止,總共已有50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規模來到2115.9億元,可說是「等比級數」成長,足見在低利率時代,高於定存收益的報酬率,對民眾來說有相當高的吸引力。


不過,民眾購買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商品時,若只著重業務人員宣稱的「目標報酬率」或「配息率」,忽略其他衍生費用,等到期滿領回本息,恐會出現與期望值相當大的落差。為此,購買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前,投資人應知道4件事,才能避免損失。


首先,債券發行者的信用風險。業者說,如果是低風險的投資級債券(信用評級A-),報酬率也許才2%多一點,對投資人而言沒有吸引力。投信公司為增加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吸引力,債券投資組合中必須搭配報酬率較高的債券,例如新興市場債,但違約風險也因此提高。


其次,匯率風險。業者指出,部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雖標榜以美元計價,匯率波動較小,但也有採人民幣級別或南非幣級別的商品,強調可享有比美元更高的債息,還可有匯率避險效果。然而,匯率變動難以估算,避險成本也難掌握,根本不可能保證固定收益率,「業務如果跟你說保證年報酬5%、6%,都是胡扯。」


第三,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商品,並不保證獲利,且提前贖回還需支付額外費用。業者表示,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債券每日收盤價格,計算基金當天淨值,淨值天天變動,如遇到資本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淨值也可能大幅下降,因此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並非保本商品,且若提前贖回還得付2%費用。


最後,銷售機構為提前回收費用,前期的管理費會收很高,導致初期報酬率不如預期。業者說,投信公司為提前回收發行費用或保險公司要付業務佣金,會把管理費集中在前幾年收取。例如某6年期基金平均每年管理費是1%,6年總共收6%,但可能第1年就會先收3%,最後幾年不收管理費,所以初期報酬會被管理費吃掉大半,若是沒辦法確定自己是長期投資,或臨時有資金需求提前贖回,也可能會蝕本。(編輯:林孟汝/郭萍英)1080511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