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17日電)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明天登場,包含中油、台電、台肥、台泥、台塑新智能等國營、民營企業,將展出近年在儲能、氫能的研發成果。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自10月18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此次共有1275個攤位、350家能源業者齊聚一堂,展出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儲能、氫能發展是市場關注焦點。
台泥2018年開始布局綠能產業,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今年已進入試量產,台泥今年首度參展,除了展示在鋰三元電池、風電、光電、地熱發電、海洋溫差發電等領域的布局,也將發表結合本業低碳建材打造的儲能貨櫃EnergyArk,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將親臨展場為這款儲能櫃主持揭幕儀式。
台塑新智能去年7月成立後,積極布局儲能產業,在彰濱工業區斥資逾新台幣160億元,打造全台最大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第1期2.1GWh預計明年完工,屆時將完成從模組到電芯100%國產化;台塑新智能明天將攜手南亞光電參展能源週,展出旗下國產電芯及下世代全固態電池技術2大布局重點。
除了儲能技術,隨著各國加速尋找替代能源,國內廠商在氫能產業的研發成果,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中油目前已具備製造灰氫的技術,未來會以「先藍氫、後綠氫」的順序發展,逐漸降低製氫產生的碳排,同時正在評估小型製氫工廠,搭配二氧化碳封存計畫,以天然氣為進料,透過重組製程產製藍氫。
台電2022年4月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預估今年底完成興達電廠混氫設備改造,並可望於2024年提前達標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未來預期搭配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燒比例至15%,並評估推展至其他機組及電廠。
台肥台中廠現有的2座氨儲槽,儲量共4萬噸,透過周轉3次,年出貨量可達12萬噸。不過,雖然現有儲槽仍可再提高周轉率,但台肥看好氫能商機龐大,未來2到3年將再陸續新建2座儲槽,進一步滿足以氨產氫的市場需求。(編輯:張良知、趙蔚蘭)1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