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祇園年中行事風景

2024.07.04
15:10pm
/ 李拓梓

論四季行事,祇園無疑是京都最經典的風景。春天有八阪神社的垂櫻和木屋町通滿開的櫻花、夏天有從祇園祭到五山送火一連串的祭典,雖然附近沒有紅葉但觀光旺季擠滿人的秋天,還有「吉例顏見事興行」登場的冬季歌舞伎盛會⋯⋯

 

祇園附近應該是當代京都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從八坂神社的階梯往下看,是熱鬧無比的四條通商店街,再往前便是鴨川,歌舞伎南座就在四條大橋的鴨川畔。夏日如果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先斗町店家擺出來的川床陣仗,那是因應京都炎熱夏日,所以從鴨川搭起的臨時棚架,夏夜晚間在此吃食飲酒,若有涼風徐徐,便可一解暑氣。



京都繁華區的代表地段

 

過了四條大橋的先斗町、木屋町通到四條河原一帶,可以說是京都最熱鬧的地方,酒吧充滿、餐廳處處。木屋町通和高瀨川平行,是早年各種物資從伏見一帶往北運到京都的運河要道,之所以叫做「木屋町」,便是因為當時寺廟建築所需的木材,也都是從此水路輸入,再分送四方。

 

祇園之名則來自信仰,事實上也有很多地方有「祇園」這樣的名字,比如在福岡中州川端和博多站間的祇園,也有一座櫛田神社,裡面也祀奉祇園信仰的主神素盞嗚尊。不過京都的祇園是全國祇園信仰的總本山,這裡的八坂神社也是日本第一座祇園信仰神社,歷史甚至比平安京間都還要早。

 

在京都還被稱作「山背國」,日本首都還在奈良附近搬來搬去的時候,從朝鮮半島移民的渡來人八坂氏就已經在京都活動,當時主要活動地點就是今天的祇園附近,渡來人帶來疫病之神「牛頭大王」的信仰,和在地的素盞嗚尊大神合體,遂有了今天的祇園信仰。

 

不過祇園信仰被發揚光大,應該是室町之後的事。平安京的主要城市位置在今天的千本通東西一帶,今日的東寺便是羅城門以東的官立寺廟,但京都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發生了城市東移的情況,原先的右京區日漸隳壞,城市往左京區移動,甚至越過了鴨川,離最早的風葬地鳥邊野越來越近,像是平氏、源氏所在的六波羅都在鴨川以東,這樣的情況到南北朝、室町時更明顯,就算到了今天,觀光客在京都遊走也鮮少往右京去,大多時候都待在左京及其東。

 

越發熱鬧的祇園一帶,開始有了做生意的町眾,這些町眾成立了各種「座」也就是今日的公會概念,除了約定做生意的規則,也齊力為町內的秩序、繁盛在努力。祇園信仰的流行,也和町眾有關。町眾為了祈求疫病消除,打造了巨矛「山鉾」作為獻祭,一開始祭典是在被認為是京都起源的神泉苑,後來漸漸發展成遊行式的祭典,「山鉾」越做越大、越來越華麗,儼然京都夏季嘉年華,稱之「祇園祭」,時間從夏日七月一號起跑,足足有一整個月的熱鬧。

 

百看不厭的京景色

 

「祇園祭」可以說是京都夏季最重要的活動,夏日傍晚山鉾巡行,四條周邊擠滿圍觀民眾,周邊的小吃、攤位一位難求,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以京都四季行事為背景的小說《古都》當中,「祇園祭」便是千重子與苗子的姐妹命定重逢之時。最年輕的芥川獎得主綿矢莉莎《掌心裡的京都》當中,奧澤家的老二綾香也是在下班途中莫名受「祇園祭」所吸引,遇到老同學一起吃了路邊攤不能小看的鹽烤香魚,看了每年爭奇鬥豔的山鉾,才轉進巷裡的小店吃了一餐,最後還在鴨川聊天醒酒,讀來彷彿電影,眼中也有了畫面。


祇園附近最人氣的地方,莫過於高級餐廳雲集,偶有藝伎路過的「花見小路」。傍晚或晚間,藝伎們由置屋盛裝出發,到花見小路或附近的先斗町料亭宴席上待客,觀光客會跟在附近拍照,藝伎們趕路,臉色通常不會太好,但也是一番京都風景。前回一度在旅館的大浴場被澳洲觀光客攀談,提到在花見小路等待半天,卻看無藝伎,詢問何故?我大略回應應該是時間不對,其實這幾年因為旅客超載的「觀光公害」,屢屢傳出為了照相拉扯藝伎,或者阻擋他們行走的惡劣行徑,因此聽說如果能避開花見小路,藝伎多半會從其他小巷行走,不熟悉京都小巷的觀光客自然就比較少見這些美麗倩影了。

 

我雖無緣見過藝伎演出,倒是有幸在花見小路上的料亭被請過一頓。那是官方活動的答謝宴,選在花見小路的料亭「花鄉」午餐,午間的京懷石迷你卻周全,生湯葉、生麩、豆腐、京野菜,琵琶湖的河魚做成生魚,難料理的海鰻也沒有錯過,最後會有一碗飯,這是在日本吃高級料理的最大難題,上飯時你必定已經飽足,但那碗飯裡的白米看起來精瑩剔透又白色生香,不吃覺得對不起自己也愧對主廚。「花鄉」料理精緻而美好,碗盤漆器尤其珍貴,有些食物不只吃食,更必須用眼細看,欣賞它置於盤中的美好,想想覺得吃京懷石還真忙。

 

「花見小路」和四條交會處往西繼續走,就是四條大橋。四條大橋前有一歌舞伎座「南座」,這是日本最古老的歌舞伎座,幾年前大整修,內部已經換然一新,每年年底的「吉例顏見事興行」,被視為京都年中行事中最重要的冬季活動,甚至有沒看年終表演就不算過年的在地人說法。「吉例」就是好事,「顏見事」是指名角露臉演出,館方會將演員名單用巨大的木牌公布在南座前,可以說是卡司軍火展示,看起來非常壯觀。「興行」則是演出的意思。

 

歌舞伎是日本傳統,講的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幾個有名的橋段像是講源義經和弁慶師徒互換身份逃出安宅關的《勸進帳》,算是幾乎每個日本人都聽過的故事,黑澤明的電影《踏虎尾的男人》也改編自這段歌舞伎。不過歌舞伎觀眾日漸年長流失,因此也針對觀光客設計了一些時間比較短、比較為人知悉的節目,也會邀請流行明星演出,像紅極一時的卡莉怪妞也在南座演出過,不過京都有京都的堅持,卡莉怪妞是去演歌舞伎並不是演唱會,因此還特訓了一段時間,這也算是算是傳統藝術的話題與推廣。

 

過了四條大橋就會看到一棟超大的洋式建築,那是名喚「東華菜館」的京都中國料理,創業於1945年。已故作家林文月在《京都一年》當中有一段隨筆,林文月寫得含蓄,說在座日本人都吃得開心,做主人的卻覺得坐立不安。林文月懂吃,也是中菜專門,宴客時的料理常讓讀者歎為觀止,是以說了「以國內的標準要求京都是太苛刻了吧」。我輩在京短期遊蹤,台灣人也普遍習於和食,對中菜的想念沒那麼多,對這家菜館就不多說,只需做門外漢,欣賞這座鴨川畔建築的美好即止。

 

論四季行事,祇園無疑是京都最經典的風景。春天有八阪神社的垂櫻和木屋町通滿開的櫻花、夏天有從祇園祭到五山送火一連串的祭典,雖然附近沒有紅葉但觀光旺季擠滿人的秋天,還有「吉例顏見事興行」登場的冬季歌舞伎盛會。鴨川水潺潺流,一年四季都有好風光。這塊比平安京更早就有先民住在的土地,正是今日京都具代表性的風景,就算來了幾十次京都,就算覺得這裡觀光客實在太多要少來為宜,每次到京都無論走路或搭車,還是必經祇園;就像受「祇園祭」吸引,不自覺在下班路上走進四條的綿矢莉莎筆下綾香,只因為這裡是京都最讓人熟悉的風景,就算早就決定今年不去「祇園祭」,結果時間到了還是會自己往四條擠去。這就是京都,這就是祇園,這就是我們都熟悉且百看不厭的京景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作者文章列表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