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新北市議員李宇翔:讓長照產業員工入股,扭轉整體營運模式,提升長照服務品質!

2024.08.02
15:48pm
/ 放言編輯部 陳念渝

以現況看來,台灣多數長輩仍跳脫不了「送到長照機構就是被遺棄,造成兒女負擔」的負面想法,這類根深蒂固的觀念須從長照的整體營運模式著手改變。

 

「我的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經八十幾歲,住在南部,跟我爸媽分隔兩地。可是老人家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接到北部照顧,他們不見得能適應,老人家又很有主見,請照護員到家中長期照顧,他們也無法接受。」李宇翔感慨地談起自身經驗,家中親人年紀漸長,不免面臨照顧上的問題,也讓他對選區的長照政策擁有許多見解。

 



新北城鄉差距大,偏鄉資源匱乏

 

新北市幅員遼闊,人口分佈不均,城鄉差距極大,如板橋區人口約55萬人,老年人口約9.6萬,占比約為17%;平溪區僅4000多人,老年人口占比則超過30%。如今長照資源大多聚集在都市,然而,偏鄉地區更是老年人口聚集的地方,在政府資源佈局上卻顯得弱勢。

 

李宇翔議員所在的選區(林口、五股、泰山)即涵蓋海邊、深山等偏遠區域,在長照服務上,交通接送、送餐方面相對不便。對此,他提出自身的觀察,「在社區建設一個機構的成本更高,運用社會原有的體制,讓鄰長成為長照的一環,可以減輕長照需投入的資源。」鄰長是一個深入社區、貼近民眾的角色,賦予鄰長更多責任,與選區內的社區發展協會結合,增強第一線的服務,協助民眾申請相關長照服務,共同強化對長者的關懷與需求,達到「在地老化」之目標,將資源落實在有需求的長者身上,縮小城鄉差距,讓偏鄉獲得更多照顧。

 

與民間合作,提升長照量能、環境

 

長照2.0已經有所突破,但補助多著重在居家式照服員上,造成住宿型、醫療機構照顧人力流失;長照3.0則擴大住宿型機構的補助,並訴求以「公辦民營」的形式,盼提升長照服務涵蓋率。

 

 

年輕一代從事長照產業的意願低落,導致台灣許多家庭都聘請外籍移工照顧長者,民眾通常認為「反正送到機構裡面要花兩、三萬塊,不如請外籍移工直接在家照顧,費用也不相上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日間照顧機構發展不易,長者長時間待在家,長久下來便喪失社交功能,容易陷入孤獨漩渦。李宇翔議員說道,「除了陪伴以外,長輩還是需要社交,如果缺少人與人的互動,很可能會瞬間老化。」

 

為鼓勵民間投入,以增加住宿型機構,自然得提供誘因。李宇翔議員建議,政府須考量到多面向,在折抵稅率上給予更多優惠,讓企業願意往長照機構挹注資金,設立養生村、樂齡宅等類似多元社區的環境,鼓勵長輩走出家門,結交朋友,擁有自己的生活圈,找到活下去的動力,享受高齡樂活的友善空間。

 

長照費率長期僵化,限縮人力、品質

 

通貨膨脹持續發生,而長照給付收費標準為法規所限制,衛福部已將近8年未調整。李宇翔議員表示,「如何設定一個民眾負擔得起的長照費用,同時能夠追上現有的物價水準,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難題。」之所以長期壓低費率,自是期盼減輕民眾經濟壓力,若費用在短期內調整過多,家庭將無法負擔,但實際上萬物齊漲,長照給付費率卻沒有隨著調整,勢必壓縮到現有長照服務設備與品質。

 

 

再者,長照業屬於高勞力密集產業,日間照顧、住宿型機構照顧員的平均薪資為3萬~3.1萬,居家照顧員為3.6萬~3.8萬,與台灣每月平均薪資45,496元相差甚遠,適度調整長照給付費率,薪資水準才有機會跟著提高,建立收支平衡的收費機制,吸引從業人員回流,改善缺工困境。

 

改善產業營運模式,扭轉大眾印象

 

以現況看來,台灣多數長輩仍跳脫不了「送到長照機構就是被遺棄,造成兒女負擔」的負面想法,這類根深蒂固的觀念須從長照的整體營運模式著手改變。李宇翔議員認為,畢竟大家都說「照顧長輩就像照顧小孩」,如果長照機構參考托育政策的方向,納入準公共化或非營利單位,申請的過程就會受政府監督,需要符合政府要求的衛生、安全條件,醫療配比會有妥善照顧,並且得定期接受考核,較有保障。

 

另一方面,由長照中心裡面的員工入股,避免受雇者僅是單純的勞動者,而是轉為企業主的角色,好處在於能獲得股東的分潤,提升目前的收入,相較於一般受雇勞工,將更有動力投入照護;相對地,受雇者也須承擔一定程度的責任,深入了解其運作模式與產業脈絡,良性循環可望提升長照品質與量能,循序漸進,吸引其他人才加入,扭轉外界對長照產業的刻板印象。

 

 

圖片來源:李宇翔議員提供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