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台北當代館鬼影幢幢 從烏鬼講述他者

2019.03.09
16:33pm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9日電)烏鬼是什麼鬼?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烏鬼」展覽,協同策展人黃香凝說,鬼魅常被用來指外來者,烏鬼這鬼魅般的名詞常用於民間傳說,展覽藉藝術家視角,觀看時代的他者、外來者、移民等當代議題。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9日電)烏鬼是什麼鬼?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烏鬼」展覽,協同策展人黃香凝說,鬼魅常被用來指外來者,烏鬼這鬼魅般的名詞常用於民間傳說,展覽藉藝術家視角,觀看時代的他者、外來者、移民等當代議題。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以「烏鬼」為名的地點,像是台南有「烏鬼井」「烏鬼渡」「烏鬼埕」「烏鬼橋」「烏鬼厝」,高雄有「烏鬼埔」,屏東小琉球則有「烏鬼洞」。


「烏鬼」一詞指的是3、400年前被西班牙人、荷蘭人等歐洲殖民者從東南亞帶來台灣當奴隸和傭兵的「黑奴」,而這些以烏鬼命名的地點,據傳都是當年囚禁與埋葬黑奴,或是被棄的黑奴躲藏居住的地方。


「烏鬼」這鬼魅般的名詞常於民間傳說中流傳,除了16、17世紀時期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及奴工等,也成為對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這類傳說的穿鑿附會,反映出東南亞近代史中西方殖民文化的侵略,以及國家獨立體制的動盪下,人們對未來無法預知的徬徨不安,展現自我調節的心理狀態。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烏鬼」,黃香凝表示,展覽並非在講「鬼」,檢視過往歷史可發現,有日本鬼子、洋鬼子的稱呼,一方面是不了解這個群體,另一方面也帶有歧視,她認為這跟鬼故事很像,都是因為對某個事物不認識,進而產生恐懼,再把個人對他者的害怕加諸於故事當中,最後演變成傳說。


這次展覽藉由台灣、東南亞藝術家的創作視角,重新探詢在東南亞版圖上,充滿焦慮不安的歷史闇影,深入種族、異教徒、政治、殖民、歷史等相關議題,在展場中並陳與對話,拼湊出各國面對的課題與藝術現況。


台灣藝術家梁廷毓的「斷頭之河」錄像裝置作品,為還原原住民與客家人的歷史衝突事件,及地方神祇顯靈傳聞,進行田野調查,並結合民俗信仰以擲筊問靈的方式,試圖重新敘事史實。台灣藝術家顏忠賢的「三寶殿」作品,藉由悼念明朝鄭和的燒王船儀式,試圖重建一個中國文明的傳奇與神話。


泰國藝術家吳松吉長期研究1600年至1900年泰國與西方文化接觸的新聞檔案,展出作品「湄南河上的波光粼粼」的掛布上書寫著西方媒體宣傳帝國主義思想,探討西方勢力介入對泰國當地的長期影響力。


藝術家阿卜杜拉展出一系列婚禮攝影作品,背景為馬來西亞穆斯林的婚禮佈置,新人們臉上卻戴上隱含恐怖主義意圖的徽章頭套,揭露穆斯林青年被妖魔化與邊緣化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烏鬼」即日起至4月14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編輯:管中維)1080309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