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傅氏大宗祠古風猶存 隱含元長地名淵源

2019.03.09
16:34pm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9日電)古風猶存的雲林縣元長鄉「傅氏大宗祠」獲登錄歷史建築,特別的是傅氏先祖清朝乾隆6年(公元1741年)由傅元使(俗名元掌)渡台開墾白沙墩堡,一說俗名流傳成現今元長地名。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9日電)古風猶存的雲林縣元長鄉「傅氏大宗祠」獲登錄歷史建築,特別的是傅氏先祖清朝乾隆6年(公元1741年)由傅元使(俗名元掌)渡台開墾白沙墩堡,一說俗名流傳成現今元長地名。


雲林縣政府1月公告登錄「元長傅氏大宗祠」為歷史建築指出,傅氏大宗祠是雲林唯一傅姓宗祠,為傳統姓氏宗祠典型代表之一,格局、彩繪、洗石子仿作等具民間藝術特色,仍保存原有構造及樣貌,有傅氏家族在地傳承地域特質。


據「董頭衍派傅氏大宗祠族譜」,傅氏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董頭社,在乾隆6年由傅元使(俗名傅掌或傅元掌)率眾渡台,入墾白沙墩堡建居開族;另據當地文史人士表示,查證族譜確有這個人的記載,但人名與地名的淵源仍待歷史考證。


「傅氏大宗祠重修紀要」記載,日治時期昭和10年(1935年)肇建宗祠,經50多年,年久失修於民國75年(1986年)遭颱風肆虐摧殘,破損不堪,以致屋頂漏水,經宗親會議決議以原貌重修,其餘內部不變如舊,於78年(1989年)中秋節竣工入火安座。


71歲的傅松林說,傅氏祖先到元長開墾,原有三房各建三合院廳房又稱三廳,現僅剩一廳建築尚存,其他都已改建;田都元帥被視為傅氏守護神,宗祠內正面為祖先牌位、右座田都元帥、左座福德正神。


保有族譜等宗族資料的傅松林說,傅元使在族譜記載中於乾隆6年渡台到雲林開墾,樂善好施,往來商旅及居民以傅元使的俗名稱呼當地聚落,流傳成現在元長地名。


曾任傅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傅建心回憶獲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緣起時說,約15年前,時任元長鄉公所民政課長傅秋霖曾編著「元長傅氏大宗祠文物彙編」,但傅秋霖去世後宗祠無人管理,多年未燒香祭拜;約8年前宗親關切,成立管理委員會,3年前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今年獲公告登錄。


傅建心表示,宗祠的珍貴是台灣少見閩南式傅氏宗祠,其餘大多是客家式傅氏宗祠。


雲林縣政府出版的「雲林秘笈」記載,傅氏中俗名「元掌」先民渡台開墾,乾隆輿圖就有「元掌」地名,可證早期墾荒時代的元長是以元掌為名,但「長」讀音以閩南語泉州音「ZYUN」發音,與「掌」讀音以閩南語漳州音「ZIANG」不同,而這兩種讀音現今都有人用。


另據「白沙墩堡思想起—打開元長人的記憶」主編蔡鴻儒在自序中指出,白沙墩堡是元長鄉最早名稱,遠在清朝雍正12年(1733年),後來演變為元長;傅氏渡台開墾至今278年,宗祠見證傅氏源遠流長歷史。(編輯:李明宗)1080309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