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人物
放.新聞
人物

《放.獨家》人物專訪:力抗武肺「醫師魂」!「時中劇」和「防疫五月天」的背後推手-陳其邁!

2020.05.12
16:06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周玉蔻 歐芯萌

2020年驚悚世人的新冠病毒防疫戰中,台灣警覺性高的超前部署極為關鍵,這其中,陳其邁扮演的,是預警追蹤、協調領導和決策執行等多重角色。他的專訪,他的敍說,是台灣的故事;也是陳其邁和他的兄弟長官走在防疫鋼索上的親身經歷,有血有淚,有真情也有艱辛。

 

一場選舉,考驗承受敗選的勇氣與耐力;一次傳染病疫情,威脅的是千千萬萬條人命。高雄市長輸了,他卻在武漢肺炎的戰役中,發揮醫者從政的特長,守在行政院副院長的位置上運籌帷幄,成就台灣為防疫淨土。這一切,第一時間是從陳其邁、陳時中、何啟功,和疾管署同僚周志浩、莊人祥等人腦力激盪會議開始的。

 

 



詹長權率先建議「比照SARS」處理

 

「那天其實是這樣來的,」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的專訪這日,磐石號疫情己進入可控制狀態,台灣的本土病例持續歸零。

 

陳其邁回憶這一段防疫過程,除了解說專業術語的圖表輔助,不須要任何參考筆記,所有的種種,都流暢地從腦際轉化為可以圖像化的敍說:「我還原當時的過程,12月31號(2019年)那天晨會跟院長報告,院長就指示趕快開個會;那天就找了疾管署的同仁,他們和我都很熟識。當下就覺得疫情發展,中國的狀況不明,要進一步注意。」

 

陳其邁還記得,那天上午,他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疾管署長周志浩等人開會到中午12點,整理思緒後,愈想愈覺得事有蹊蹺。他打了個電話給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我說中國的疫情不明,看起來像SARS,請詹教授幫忙去跟其他國家的專家多方探詢。」

 

詹長權教授大約下午1、2點左右的回報,說他「聞不到任何資訊」。「他就給我們建議說,那就比照SARS處理,」台灣防疫超前部署團隊,就這樣當天下午開啟行動列車。「我記得那時候還在選舉(2020年1月11日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選舉)活動,那天我還出去宣傳車助選,直到下午3點多回來,然後各部會就已經都找來了。」

 

 

開第一槍示警國際「人傳人」病毒爆發

 

同一時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和相關同仁,匯集了「武漢可能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疫情」的群組討論,並且己經備受關注;這些熱血專業流行病防治專家一致決議,事態不妙,必須立即向WHO方面反應,並探詢更多資訊。

 

這就是後來國際人士,包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國務卿都認證,WHO卻不肯承認台灣向IHR(國際衛生條例)提出的人傳人疫情警示。

 

 

選舉嘈雜緊繃的氣氛下,一場接一場悠關千萬台灣人命運的重要會議,陸續召開。陳其邁回想:「就好像我們在處理非洲豬瘟那樣,所有的部會交通部、內政部甚至法務部;陳時中部長那個時候來,交換了一下手頭的訊息,當下就決定要登機檢疫。」因為疫情不明,在沒有任何進步確實訊息的情況之下,陳其邁說,「我們就料敵從寬,就是從武漢回來的班機,一律登機檢疫。」

 

莊人祥「搶時間」提議登機檢疫

 

 

最先在一波波會議溝通中,提出登機檢疫建議的,陳時中接受訪問時透露,是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這時,「行政院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正式成立,要立即執行登機檢疫,陳其邁說:「那天,我其實忘了我們到底發生什麼事,因為時間變化太快了。」後來,陳其邁拼湊記憶,才知道他們開了兩次會,早上開完下午再開。

 

「那一天開完會決定馬上要登機檢疫,就請交通部班表拿出來,」時間緊迫,副院長辦公室專家官員密集開會的時候,正好有一班從武漢飛抵桃園機場的班機落地。「已經來不及了,」交通部送來的資訊顯示,另有一班3個小時後抵達高雄,「當機立斷,馬上登機檢疫。」

 

換句話說,還沒有等到隔天新聞稿宣佈,12月31號晚上10點登機檢疫最新防疫規範之前,陳其邁說:「那一天的下午,我們已經針對從武漢回到台灣的班機,就開始執行登機檢疫了。」這樣的效率,奠定了後來台灣防疫邊境圍堵的正面成果。

 

陳其邁不懼扛「政治決定」的壓力

 

 

「要登機檢疫,在當時指揮中心還沒有緊急開設,這個當然要做一個政治決定。」陳其邁表示,他與陳時中和疾管署官員做了決定之後,就馬上向蘇貞昌院長、蔡英文總統報告。

 

報告中,陳其邁記得,就是強調,馬上就把武漢的傳染病當成「人傳人」。這一段關鍵性的決策過程,一位專家友人曾告訴陳其邁:「12月31號我們講過什麼電話,我跟你回報資訊,都有留下紀錄;」比對所有訊息,那時候,「簡單來講就把他(疫情)當成SARS 進行防範」。

 

這一步,走對了,走出台灣全體人民的身心健康,也跨越中國打壓籓籬,成就台灣防疫成功背後,政治領導、專業團隊和醫療環境的優秀模範生美名。

 

從敗選低谷躍上防疫總指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SARS時期,全台上下艱難苦痛,生離死別的打擊,換來17年生聚教訓的努力,在武漢肺炎遭確認為恐怖狡滑病毒後,給了台灣從過往錯誤中反省調整,防疫有成的動能。陳其邁也在大落大起的從政之路上,感受著「失去是下一次收成」的生命哲學。

 

從2018年11月底到2020年初,陳其邁的政治生涯,在選票數字上落入谷底;又在疫情防控的病例曲線與疫調大數據中,展現光芒。不到2年。他歷練了大多數政治人物難以體會的考驗。

 

2020年驚悚世人的新冠病毒防疫戰中,台灣警覺性高的超前部署極為關鍵,這其中,陳其邁扮演的,是預警追蹤、協調領導和決策執行等多重角色。他的專訪,他的敍說,是台灣的故事;也是陳其邁和他的兄弟長官走在防疫鋼索上的親身經歷,有血有淚,有真情也有艱辛。

 

「時中劇」和「防疫五月天」幕後推手

 

 

慧眼識英雄,陳其邁成就了陳時中超級疫情指揮中心的明星發言人;部屬裡,疾管署的張上淳、周志浩、莊人祥、經濟部長沈榮津等人,是隨時圍桌開會,刻刻解決問題的兄弟;上司,行政院長蘇貞昌充分授權他協調指揮不同部會;總統蔡英文更倚重他的沈穩冷靜;國安會軍方、外交部,敏感的決策議題,他的參與,是定心丸。

 

還有醫界與科技圈,過往長年累積的人脈及所學,也及時發揮在變化多端的疫情防控上。健保卡連結旅遊史;可能病例的電子足跡,發送細胞簡訊;入境旅客上網填寫健康狀況,一波波地按部就班。再到口罩國家隊、口罩實名制的2.0和3.0版、集中檢疫、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中央結合地方,地方回報中央,這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有著陳其邁的身影。

 

不居功,也不站在檯面上。陳時中出任指揮中心指揮官,是陳其邁建議的。「因為我天天跟他在一起,平常也處的不錯,他(陳時中)其實不太有脾氣;以前覺得他很安靜,後來看到他很穩,我跟院長、總統就建議說,他這個很大的優點,值得信賴。」於是,陳時中一炮而紅,在協調、指揮或整個防疫的工作前線,表現讓國人有目共睹;陳其邁分析,「時中的說話方法,有說服力,又很溫暖。」

 

2020年1月20日,疫情指揮中心正式開設起,日日現場直播的記者會,形成時中追劇潮;「防疫五月天」成為台灣民眾心目中的偶像英雄。這一切的背後,卻是不少懸疑、擔心、猶豫,和互相打氣克服困難的故事。

 

攜手陳建仁跨越緊湊防疫步調

 

 

那個時日,全台灣都瘋狂在總統大選最後倒數計時的緊張懸疑之中,執政黨推出的候選人蔡英文團隊,進進出出總統府和玉山官邸;這其中,即將卸任的副總統陳建仁,流行病學專家的角色,提供了防疫前線戰士最佳安定力量。

 

大選勝利後,指揮中心成立初始,農暦年節氣氛濃厚,病毒風暴山雨欲來,陳其邁雖然有心理準備,仍然出乎意料。「我記得小年夜那天最後一天上班,回高鐵站時助理幫忙拍了一張照片,放在IG,『我說嗨,我在高雄等你』,結果那天疫情爆發,除夕就回來台北上班了。印象中是1月24日吧?後來就回行政院天天上班,到現在超過100天了!每天有不同的狀況要處理。」

 

娓娓述說「破百日戰疫」,馬拉松式的每日會議消耗體力,卻不減陳其邁面對防疫的精神與專注力。身兼行政院副院長和醫師的雙重身分,他深刻投入在每個危機「當下」,以醫師面對疾病的本能反應照看病人,不分藍綠、族群、種族。「我是比較幸運啦!我學醫,國家人民有需要,剛好可以貢獻心力,」他說。

 

一年多前,剛從高雄市長選戰敗下陣來,止痛療傷的時間都不夠,陳其邁接下副閣揆職位,守著民進黨執政團隊。好不容易雪恥成功,2020大選正副總統和國會攻下優異戰績,政壇眼光都投向陳其邁下一個戰場之際,「武漢肺炎」來襲,他的人生道路又轉入了另一個篇章。

 

莊銀清、洪敏南前往武漢第一線

 

 

這一頁,激出陳其邁醫師公衛背景的實力!從2019年12月31日這天起,他帶領堅強的台灣防疫生力軍,展開武漢回台班機全面消毒檢疫的超前部署任務。2020年1月5日疾管署長周志浩主導召開的專家會議,正式邀請張上淳擔任小組召集人;當天,「因應中國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專家諮詢會議」決定派遣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莊銀清指揮官及防疫醫師洪敏南,實地至武漢了解在地情況。

 

莊銀清和洪敏南不負使命,但沒被允許深入觀察到武漢疫情真相。1月中旬獲對方同意前去現場兩天,返台後的1月15日這天,分析研判他們帶回的訊息,專家小組會議感受到事態嚴重;這一天,疾管署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5天後,行政院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三級開設,指揮官依法由疾管署長周志浩出任。數日後指揮中心升級,二級開設,衛福部長陳時中站上火線。之後,慧眼識英雄的陳其邁強力推薦指揮官陳時中兼任指揮中心發言人。

 

疫情突發受蘇貞昌鼓舞

 

 

一步接一步,陳其邁在總統府國安會,特別是恩師流行病學權威陳建仁副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和內閣相關部會,以及醫界專家學者之間,扮演溝通、諮詢、討論、協商及決策執行、監控追蹤的樞紐人物角色。

 

穩健冷靜,倚重客觀醫學數據,陳其邁將「危急時醫師不能慌亂」的人格特質與歷練徹底發揮。個性溫和的他,柔中帶剛,是如何度過這一趟疫情威脅的荊棘挑戰之路?面對這個問題,他牢記蘇揆鼓舞他的一句話:「你們學醫的要貢獻國家社會,剛好是這個時機。」

 

防疫團隊犧牲年假期間,陳其邁幾乎每天和陳時中、周志浩等人聚在一起,討論武漢肺炎疫情變化,也轉述了蘇揆這段話,給當時己是生死與共、兄弟情懷的夥伴同僚:「這件事情搞砸了,我們3個人會愧對台灣父老鄉親,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

 

歷史脈絡建構紮實醫療網

 

 

蘇揆這句話,充分呼應了多位政界及醫界資深人士的觀察:「台灣防疫No.1,也許和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社會文化有關,台灣長期重視醫學領域,很多功課不錯的同學,畢業後會選擇去當醫師」。這群人除了專業醫學訓練之外,又憑著對民主政治的熱情,投入政府部門,成為有著「醫學和政治」兩種菁英技能的斜槓人才。

 

他們默默耕耘數十年,在台灣政黨輪替的波海浪濤中,堅守理念崗位,捐棄藍綠統獨惡鬥,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成就了台灣特殊紥實的健保醫療網,更在2003年SARS衝擊台灣的悲慘災難中,團結一心,建構了強大緊密的傳染病防治制度和執行能力。

 

這一長段期間,歷經了國民黨蔣家專權獨裁時代的妥協抗爭、堅忍磨難;度過了李登輝民主催化期的淬鍊進步,以及2000年開始,陳水扁到馬英九到蔡英文的政黨政治天地翻轉。也就是這種不同於其他國家國情,培養而成的優異醫界從政者特殊現象,因緣際會,面對2020年突襲全球的病毒殺手,台灣疫情防治國家隊的成員,能將保衛台灣人民安全的潛力發揮到淋漓盡致。這其中,陳其邁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超前部署的斜槓人生

 

 

職涯一路兜兜轉轉,陳其邁自己也沒料到,最後關鍵時日繞回了適得其所的位置上。學的是公共衛生,做的曾經是醫師;之後選上國會議員、綠營執政時的高雄市代理市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到落難下野的民進黨副秘書長;蔡英文掌權後,曾是最受總統倚重信賴的不分區立委。他見証走過個人生涯高峰低谷,及政黨勝衰起伏的艱苛試煉,也累積了臨亂不懼,鎮定絕決的危機處理領導能力。

 

以他的生命故事為借鏡,台灣面對這場疫情的「超前部署」,蘊藏著百年來歷史文化深厚脈絡的爆發力,絕對不是一天一場被稱為「時中劇」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或檯面上五大防疫發言要角「新版大叔級五月天」,報告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等疫情,帶給民眾情緒變化等表象畫面那麼簡單。

 

背後的點點滴滴,陳其邁和他的弟兄們:陳時中、周志浩、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何啟功,副指揮官陳宗彥,及長官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日以繼夜親身參與的種種,足以勾勒出一部完整的台灣防疫紀錄史。本次專訪,也就是在這樣的目標下進行。

 

和陳時中討論敦睦艦隊「見微知著」

 

 

陳其邁受訪這天,海軍敦睦艦隊的染疫病例在31例之後,沒有再上升。被問及:「4月17日,是怎麼發現事情不對勁的?」陳其邁接話:「其實很簡單,就是有『1個』確診個案。」他眼神一轉,談起那天,剛忙完台北的各項防疫決策會議回到高雄。晚上8點多鐘,消息傳來:「磐石艦有一例確診」,他的腦筋立刻開始打轉「潛伏期有多久?」

 

危機當前,陳其邁詢問:這艘船什麼時候離開台灣?去了哪裡?從帛琉什麼時候離開?被告知已經過30天了。他繼而思考,武肺病毒的潛伏期最長14天,一般大概5到7天,「算一算30除以5,大概他是第5波到6波了」。陳其邁靈光一閃,迅速推論:這個人一定是在船上被感染,那一定有其他的感染源,所以這艘船一定有狀況。

 

當天接獲CDC疾管署通報後,陳其邁和陳時中通電話:「人數大概不只一個,一定是『群聚感染』,當時判斷假如有一艘染疫,在帛琉又有互相接觸,那另外兩艘(康定、岳飛艦)也不能排除,必須集中檢疫」,討論完就開始分工疫調。他趕緊前往左營艦指部處理車輛調度,商討召回744位士官兵,並觀察部隊回報的人員健康、安全、休假等情報,及聯檢小組怎麼運作,以釐清問題;第一時間掌握初步狀況,「趕快把可能的接觸者匡列,才能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

 

軍方有戰備和國防需求,盡管全球正值防疫期間,但中國的轟炸機、航空母艦還是在台灣海峽繞,嚴重威脅台灣的安全;以敦睦艦隊為例,如何保存戰力又兼顧防疫工作,取得一個平衡其實非常重要。「雷達站、艦艇這些密閉空間,或軍人下班後不能回家,都形成群聚場所,防疫要求就會比較嚴格。」陳其邁強調,一切以疫情指揮中心的指令為主,但有些工作介面可以做更好的銜接,比如這次涉及衛福部、國防部及其軍醫體系,由行政院協調防疫措施,但戰備的準備交給國防部全權處理。

 

寶瓶星號、鑽石公主號安全下庄

 

 

艦艇、郵輪這些規模較大,群聚感染機率高、處理也棘手,短時間內就要動員。陳其邁記得寶瓶星號抵台那天:「我們準備了2套計畫-A跟B計畫,A計劃就是『都沒事,採檢都陰性』,狀況就解除;其實我那天是去督導B計畫,萬一船上有狀況,國防部、交通部所有人都要動員。」他到基隆時召開了一個會議,不安地揣想:如果是B計畫,1、2千人怎麼疏散和隔離?陳時中在前線忙著,並安慰他:「不會有B計畫,只會有A計畫,放心啦!」後來檢查全部陰性,他們才終於真正鬆了一口氣。

 

「鑽石公主號也是這樣,當時在日本發生『確診1例』,我們就馬上採取行動,覺得代誌大條了!後來果然陸陸續續好幾百例。」整船3千多人曾在台灣趴趴走怎麼辦?這次「電子足跡、健保資料庫」就派上用場。陳其邁印像深刻,當時他把資安處長簡宏偉找來,詢問電子足跡能不能掌握?「簡說3天內可以把這件事情搞定,我說:不行,『一天!』隔天他真的就把足跡地圖畫完。」陳其邁中午12點多拿到資料後告訴陳時中,下午2點開記者會,這個足跡就可以公佈了。

 

隔天,他們把「可能跟3千名遊客接觸過」的台灣當地62萬居民,整理成一個資料庫,從健保體系撈出後追蹤;其中49位因肺炎住院,就做PCR檢測(聚合酶連鎖反應),有肺炎但沒有住院者做緊密追蹤,也發送細胞簡訊通知62萬名可能接觸者,有狀況可打1922。陳其邁自豪地說,台灣才有這麼完整的健保資料庫,結合大數據的電子足跡,「在流行病學來講,大概是全世界第一次這樣運用!很多國家都羨慕我們。疫調、電子足跡和追蹤,我們都是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與李伯璋協力全球唯一「健保雲」

 

 

「大年初一早上,我一個臨床醫師的學弟詢問:健保資料庫,能否查到他有沒有出去旅行?我說當然查不到啊。」會冒出這個疑問,起因於罹患武肺持續發燒的天數不長,不會像SARS那樣維持高燒38度以上,比較容易抓出病人去隔離,武肺輕症者人數也多,所以「旅遊史」變得很重要。陳其邁被這個問題困擾,腦筋打轉著怎麼處理?後來想到解決方案,致電健保署長李伯璋,李提點他出入境資料在移民署,「我馬上打給陳宗彥(內政部政務次長),請內政部移民署提供資料庫讓健保署註記。」

 

十萬火急!為了用最快的時間整合「出入境和健保」資料,李伯璋年初二把同仁找回辦公室上班,初三就完工,只花了1天的時間;事實上以往資料鏈結的工程不易,相當耗時。患者如果沒帶健保卡怎麼查他資料?李伯璋原先設想用Call Center讓醫院來電詢問,「他接電話接了一天就受不了!」後來改成建立一個網站,可直接查詢身份證字號和診所代碼,才把這塊缺口補起來。年初四「電子檢疫系統」也完成了,結合民政、警政等幾大系統,從入境後到返家的過程都有紀錄。

 

「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運作至今,最高一天曾累計5萬5千人,入境後散佈在台灣各地。」陳其邁指出,「健保資料庫」對防疫功不可沒,有助於迅速掌握足跡並追蹤狀況。疫情等不同資料庫的整合,有賴於政府跨部會合作,比如1月4日晚上CDC就曾召集法務部、衛福部、NCC、中華電信,齊心商討讓資料庫更完善。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防疫不是只有政府在做,我們是全社會動員!」掌握要領源自於古典的流行病學,結合現代科技成為「智慧防疫」,就是防疫團隊這次在做的事情。

 

促沈榮津成立「口罩國家隊」

 

 

陳其邁臉書從「想見你,心太急,線上預購的人群裡,多希望,下一秒就拿到你」,轉變成「為你我用了口罩2.0的蓄積,漂洋過海的來看你」,反應民眾從疫情爆發之初的「求口罩若渴」,在上週指揮中心成立破百天、連莊6天零確診後,加入政府的行列成為「Taiwan Can Help」的一員。口罩實名制精湛地進化與應用,確保民眾使用無虞,歸功行政院科技部、資安處、數位政委唐鳳和民間的力量攜手,陳其邁感嘆:「網雲大數據的運算真的很便利,2003年SARS的時候電腦還跑得很慢呢!」

 

對比100天前口罩不足的緊張情況,還要提心吊膽地監控疫情,陳其邁坦言:「天天都睡不著,睡眠品質不好」,他在IG寫下擔憂民眾的心情:「夜深了,你累不累?你在我腦海裡奔跑了一天。」回憶過年期間,陳其邁白天在CDC開會,晚上通電話追口罩,「那個時候存量只有4千5百萬個,以台灣現在一天用1千7百萬個,3天就用完了!」當時煩惱不已,他天天打給經濟部長沈榮津,拜託沈趕快叫工廠員工回來上班;無奈的是,過年期間大家警覺性不高,工資付再多人家也不想回來開工。

 

「收假前一天,我就跟沈榮津講說,口罩我看我們自己做。」陳其邁盤算,最慘的時候台灣一天才出產180萬個口罩,即使量能增加上來也才4百萬個,還是不足,就委託沈去買口罩機。「過了幾天,沈榮津打電話來問要買幾台?我說對方可以做60台,那就口袋的錢全部繳出去、全付了,100塊的訂金也算訂金嘛!隔天跟蘇院長報告,院長還特地從家裡開車來行政院批公文。」事隔不久,他深思熟慮後又請沈榮津追加購入30台,「我們口罩國家隊的機器是這樣來的。」

 

副院長的「普篩」醫學公衛課

 

 

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在缺乏疫苗和藥物的狀況下,防疫基本四大策略是:趕快找到確診個案、居家檢疫和隔離、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為了清楚說明「基礎傳播率、保持社交距離、普篩」的概念與應用,「陳醫師」在副院長室拿出3張圖表,逐一解釋。談到基礎傳播率R值、R0,他舉例:假如確診者染疫第二天就被抓到,可以把R值降到1.86,假如拖到5天的話R值就會到2. 36,代表1個人會傳染給2點多個人,「提早抓出確診者,傳染率就會降低。」

 

「保持社交距離跟個人衛生就是要戴口罩,假如把社群活動頻率和接觸人數降低,R值就會從1.86開始往下降;社交距離下降90%、剩下10%的時候,R值就會從1.86降到0。」陳其邁說,現在台灣的口罩措施很好,追蹤接觸者做得很好,確診者趕快找出來也做得很好,這樣R值就會小於1,台灣就不會有社區傳播的風險。「從整個現有的檢測值來看,台灣篩檢約4萬人,但個案只有4百人左右,跟其他國家相比,疾病的流行率還是低很多。」

 

提到普篩,也是學公衛的衛福部資訊處長龐一鳴,曾打趣地告訴陳其邁,「PCR篩檢圖表是學校每年的必考題!」陳其邁解釋,表中橫軸是疾病的盛行、縱軸是陽性預測組;陽性預測組就是檢查究竟多少陽性是真正染疫。圖表顯示,當疾病盛行率是1%,陽性機率只有50%,「也就是100個檢查陽性的人,50人是真陽性,那偽陽性的比例就會很高。」他指出,換算成台灣偽陽性的人口有22萬人,若全部送到醫院住院,隔離病房全台大概只有2萬間,醫療體系就會崩盤。

 

枕戈待旦17年,Taiwan享譽全球

 

 

「知道我喜歡你哪一點嗎?你多健康一點點。」這是陳其邁的心聲,也是防疫團隊的肺腑之言。2003年SARS疫情,台灣宛如被WHO、國際社會無情拋下的棄子,那些不甘與心碎的眼淚醞釀17年,成為這次抗戰武肺之役最醇厚的甘甜。「為什麼這次台灣防疫做得好?因為我們經歷過SARS,當時付出很慘痛的經驗,比如『和平醫院封院』中央和地方鬧得不愉快,後續這17年一直在做準備。」有備而來的台灣,讓陳其邁自豪地說: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都稱讚,台灣這次做得非常好!

 

過去處理SARS累積的經驗而來,這次武肺疫情之初,陳其邁和團隊就訂了幾個原則:第一,疫情要透明,一旦發生確診個案,陳時中要馬上出來召開記者會,一五一十、毫無保留或隱瞞,人民才會對政府有信賴感;因此有了好幾場深夜臨時加開的記者會。第二,不能再像過去SARS一樣,中央跟地方一定要合作,「這波疫情合作的過程中,也許有時意見不一,總體而言合作還算非常緊密,居家檢疫、隔離和防疫旅館這部分,中央跟地方大家配合得很好。」

 

以醫學專業擔綱中央政府的防疫指揮總協調要職,陳其邁責無旁貸,是促成團隊讓全球驚豔的關鍵之一。回首來時路,他感念過去擔任立委時推動修法,把分散在各地的CDC整合,並且從SARS到這次武肺防疫都有參與到,「大概比較少人有這種經驗,要在這個領域工作夠久。」陳其邁一路走來體會到的心得是,疾病防治本來是一個永無停止的挑戰,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心理上沒有任何罣礙,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救人護命的「陳醫師」下一步是否回到高雄參選市長?望不見盡頭的疫情,坐在副院長辦公椅上受訪的他,沒有給出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政治這條路上,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來的故事,還在持續書寫。陳其邁曾在IG向民眾深情告白:「戀愛可以持續到天長地久,但疫情絕對不可以。別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偷哭,我們一起度過難關。」有嚴肅談疫情;也有語氣詼諧、撩人心靈的柔情,在世界看到台灣「TAIWAN CAN HELP」光亮全球後,這位陳小米的爸爸、北漂打拚的高雄囡仔,如何邁向下一步,各界都在等待。

 

 

 

 

記者原萱容/攝影;圖片來源:翻攝自陳其邁臉書、中央社授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