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傳教士也說客語 客家英文拼音源自教會

2019.03.27
17:11pm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謝秉憲、陳清芳台北27日電)客家文化和基督教關係密切,清末明初的傳教士擅於用客家話交流,更整理彙編成冊,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舉例,客家的英文拼音Hakka源自西方教會,並沿用至今。



(中央社記者謝秉憲、陳清芳台北27日電)客家文化和基督教關係密切,清末明初的傳教士擅於用客家話交流,更整理彙編成冊,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舉例,客家的英文拼音Hakka源自西方教會,並沿用至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今天舉辦「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特展開幕式,李永得說,此展提供東方客家和西方基督教交流的歷史文獻,並舉例像客家英文拼音最早來自教會拼音並紀錄,教會還統整客家話,以利學習和溝通。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張維安說,清末明初的客家舊禮俗和文化多用英文拼音記錄,巴色教會留下很多重要歷史證據,當時教會把所有客家話整理彙編,讓客家文化增添西方元素。


此展會展出最早的客家研究文獻,呈現瑞士巴色教會帶來的學校教育和西方現代醫療外,更彙編《英客大字典》,方便傳教士用客家話交流。同時,也將民間流傳的小故事編成《客話讀本》,成為傳教士將客家語言文字化的證據。


展品中能見西方傳教士引進現代醫療、學校教育、社會福利等組織影響現代化發展,包括長老教會馬偕和李庥雖然沒有使用客語,但他們傳的福音也影響到台灣客家社群,包括客語聖經、具東方特色的宣教文宣品等精彩文,以及巴色差會舊照片等。


為展現客家基督徒歷史,展品也呈現1985年發行的《客語聖歌集》,傳達客家教會推廣優質客家聖樂,透過全球教會網絡,將福音傳回西方。此文化復振更早於1988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家運動,展現客家文化豐厚底蘊。


特展由民族所副所長黃宣衛策辦,花費兩年時間密集走訪廣東、廣西、香港、馬來西亞沙巴和台灣各地,進行田野考察、蒐集文物。展期將從今日起至5月31日,展出地點在中研院民族所。(編輯:陳清芳)1080327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