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消費模式從購買實體產品轉變到聆聽串流平台,過去的「擁有(ownership)」音樂轉變成現在的「接近(access)」音樂,所謂的「暢銷」也已經被顛覆!
歌手周杰倫的新單曲〈Mojito〉於6月12日0點上線,在中國大陸四大數位平台上,15小時賣破315萬張,進帳達台幣3千多萬,後續銷量持續攀升。這個新聞經由各大媒體報導,讓人驚嘆「周董」的吸金能力依舊驚人,但,現在這個串流時代,在講到所謂「專輯賣破幾萬張」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過往購買實體專輯(黑膠唱片、卡帶、CD)的年代,銷售幾張就是幾張,無須多做解釋。以美國來說,最具權威的Billboard告示牌排行榜,其銷售張數的數據,早期是由全美各地唱片行手工填寫回報,Billboard會再加上各電台的播放數據,統整成大家所熟悉的「百強單曲榜(Billboard Hot 100)」或是「200強專輯榜(Billboard Hot 200)」;1991年引進「尼爾森音頻掃描(Nielsen SoundScan)」系統,電腦直接連線到各唱片行的出貨系統,銷售數據更加準確不易造假;2001年出現iTunes這類的數位下載模式之後,再加進數位下載的專輯或單曲張數合併計算。雖然Billboard有一套自己的複雜演算法,但到這時期為止,專輯和單曲的銷售張數計算仍然都是「實打實」的賣一張就算一張。直到2010年代初期,音樂串流平台如Spotify陸續上線,配合當時日漸普及的行動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就此徹底改變了大眾對於「音樂消費」這件事的習慣,新世代的人覺得用串流聆聽音樂方便極了,還不用騰出實際的或電腦硬碟的空間去存放音樂CD或音樂檔案,過去的「擁有(ownership)」音樂轉變成現在的「接近(access)」音樂。
(歷史悠久的Billboard排行榜在前幾年開始納入串流平台的數據)
產業型態的改變,影響到的除了像Billboard這樣的排行榜機構之外,還有對專輯銷售做出「金唱片」、「白金唱片」認證的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若是仍照過往的標準只計算實體的銷量,不但數字越來越少,也無法真實反映音樂消費的現況,於是在2013到2020的這幾年間,這些機構紛紛與時俱進的納入了串流的數據,在同一張專輯中的歌曲只要被累計聆聽了1500首(次),就會等同於賣出1張專輯。從一開始只有計算Spotify、Apple Music、Tidal這樣的聲音串流平台,到後來像YouTube、Vevo這樣的影片串流平台上的歌曲MV播放次數也被納入某些排行榜的計算中;Billboard針對免費或付費、隨選播放或策展類型的串流平台還會有一些不同的計算權重調整,務求盡量公平且符合產業現況;RIAA的銷售50萬張為金唱片,100萬張為白金唱片、1000萬張為鑽石唱片的認證標準維持不變。全世界主要音樂市場包括英國、法國、澳洲等地的音樂銷售排行榜和認證機構,這幾年也都跟隨Billboard的腳步,作出相應的數據計算調整,每個國家的數字標準略有一些不同。
在中國,經過5年前國家版權局祭出「最嚴版權令」整頓歌曲版權亂象之後,幾大串流平台的排名大致底定,不過中國的串流平台倒是發展出獨有的收費和銷售方式。大部分串流平台的模式是免費會員可以聽一定數量或音質較差的歌曲,付費會員則可以用無損音質的格式無限制的聆聽已經發行一段時間的歌曲,至於一些最新熱門上架的歌曲,好比這次周杰倫的新歌,還是需要另外付費購買才能聽到,通常一首單曲的定價是人民幣3元或5元,專輯則是9元至20元之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周杰倫的新歌在中國仍然可以被定義出是「賣破幾萬張」的原因,有的媒體則是用銷售額(賣出張數乘以單價)達多少人民幣來報導。
(台灣現在有眾多的音樂串流平台讓消費者選擇)
在台灣,音樂消費市場也跟全世界的趨勢一樣,串流成為最大的主流,較常被使用的平台包括Spotify、KKBOX、Apple Music等。雖然歌手出專輯的時候,大部分還是會推出實體的CD,不過現在想找到賣實體CD的唱片行不是件容易事;實體專輯的銷售趨勢,還能以五大唱片行或博客來網站的排行榜略窺一二,但也不再是代表性指標。想暸解哪些歌曲正在串流上熱播,則要到各平台觀看各自的榜單,現在已經不太會再看到用「單曲賣破幾萬張」這樣的形容詞來報導或宣傳,取而代之的都是「串流或點擊次數破多少」;串流時代,音樂「最暢銷」已被顛覆,現在只有「最流行」!
(圖片來源:周杰倫臉書、串流平台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