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戒嚴的台灣社會掀起「黑色旋風」:羅大佑
放.專題

羅大佑專題4-4:「音樂教父」找到心中歸屬,回歸故鄉台灣唱出對「家」的情感

2020.09.17
17:38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無論羅大佑怎麼被世人定義,他始終是一位執著且無愧於做音樂的人是毫無疑問的。而相較於現在的人記不記得羅大佑,他更在乎的是幾十年後,還有沒有人聽他寫的歌

 

80、90年代的羅大佑,或許是為了要維持憤世疾俗的形象,也或許只是不安全感,不管白天黑夜,室內室外,在公眾場合都以戴著墨鏡的樣貌示人。過了50歲,他摘下了墨鏡,開始以「真面目」見人,雖然他曾開玩笑說「該摘下來的時候總要摘下來,我怕歌迷懷疑我的長相,他們可能會以為我去整容」,但,這也可能是他心境上日漸安心自在、願意展現心中柔軟的那一面了。

 



「縱貫線」樂團在華人社會造成轟動

 

2008年,一個傳奇性的樂團在華語歌壇冒出來,轟動了整個華人圈。由羅大佑與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的「縱貫線」,組團想法源自某次滾石唱片的老闆段鐘潭約了羅大佑和李宗盛敘舊吃飯,三人12瓶紅酒下肚後,聊出了這個驚天動地的計劃,再找了周華健、張震嶽都一口答應,一個年紀加起來超過180歲、一共擁有數十張暢銷專輯、上百首熱門歌曲的男團就此「出道」。2009年3月7日,「縱貫線」在台北小巨蛋舉辦首次演唱會,之後展開世界巡迴,一年的時間裡跑遍了包括香港、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哈爾濱、廣州、新加坡、吉隆坡、拉斯維加斯、聖荷西等42個城市,舉辦了48場演出,每一場都是門票售罄,觀眾反應熱烈,這期間他們還發行了《北上列車》和《南下專線》兩張專輯,2010年2月21日,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金神大賭場舉行了最後一場演唱會後宣布解散。在當年的第2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縱貫線」以《北上列車》專輯拿下評審團獎,為這個期間限定團體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期間限定的「縱貫線樂團」造成轟動)

 

 

回到原鄉,做出溫柔內斂的新專輯

 

之前有過一段婚姻的羅大佑曾經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不會選擇再婚,他自己可能會是斷子絕孫、晚景孤獨淒涼的人,但老天的安排顯然不是他想的這樣,2010年他再婚,2年後女兒出生。有了女兒的羅大佑不但成為溫柔老爸,更為了讓女兒能跟他在同樣一個家鄉成長,「可以在回到這個原點後,從她身上發展出我想要她發展出的人格」而舉家搬回台灣居住,就這樣,兜兜轉轉了30年的浪子終於回到了故鄉!

 

重新回到家鄉長住,加上有了一個完整家庭的種種生活體驗,自然都讓他心有所感而表現在創作中,2017年,他發表了闊別13年的復出之作《家III》專輯。對於這張專輯的主軸,羅大佑說:「一個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家。第一個家,是父母給我們的家。第二個家,是我們自己出外去追尋的那個家。第三個家,是自己終於成立的家。」而專輯想表達的是,人無論走到哪裡,心理上或實際上,終究都在尋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這不是羅大佑第一次寫「家」這個主題,早在1984年的第三張專輯《家》之中的〈家I〉這首歌裡,他唱著「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家II〉則唱到「多年之前滿懷重重的心事我走出一個家,而今何處能安撫這疲憊的心靈浪跡在天涯」。當年那張回歸內心情感的溫情之作,讓許多對他的抗議歌曲寄予厚望的人覺得錯愕失望,最終促使他離開這片生長的土地出走他鄉,從人生的第一個家去往第二個家,早已完成的歌詞彷彿命運的預言。33年後,他終於找到了第三個家,在〈家III〉裡唱著「展翅高飛的人兒離開是否穿越時空告別,到那天忽然重現在你面前對你再次微笑才發覺。但願成長在日後寒暑狂風暴雨裡,有顆不變的心」。

 

《家III》的專輯封面特別與1984年的《家》專輯做出對照和傳承,《家》專輯封面是羅大佑獨行在覆雪的京都郊區路上,表達當時他的寂寞心境,而《家III》則讓他鮮少在鏡頭前曝光的妻女一同入鏡,道路場景雖然類似,卻是在羅大佑3歲半時居住過的宜蘭,一家三口一起走在這個他最早的人生記憶開始的地方。隨著專輯發行後而舉辦的《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巡迴演唱會,也有著類似的對照主軸,演唱會名稱就是出自他第一張專輯的成名曲〈鹿港小鎮〉的歌詞。這張專輯的製作依舊精良,在第29屆金曲獎拿下「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禮讚家鄉的歌曲〈致觀音山〉則入圍了「年度歌曲」獎。

 

(《家III》的專輯封面特別與1984年的《家》專輯做出對照和傳承)

 

當然,善於批判的羅大佑,也從來不缺別人對他的批判。有人說,這張專輯的羅大佑不再憤怒,連寫詞也沒那麼積極了,專輯10首歌裡他只寫了5首詞;也有人說,解甲歸田後的安逸幸福感,讓專輯整體顯得平庸空洞。不過,無論羅大佑怎麼被世人定義,他始終是一位執著且無愧於做音樂的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很早就認知到時代替換快速,即使現在全世界的流行歌曲沒有一首的迴圈是超過一兩年的,他仍堅持做出需要靜下心傾聽的音樂,「我還是一路在寫歌,我知道寫歌30多年會有多辛苦,但我有責任感,不能背叛自己的熱情,背叛公衆對自己的期望,這樣我寧願不去照顧年輕一代的樂迷」。而相較於現在的人記不記得羅大佑,他更在乎的是幾十年後,還有沒有人聽他寫的歌,多年前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他就說,「毛澤東的《毛語錄》多厲害,幾億冊賣掉,現在誰還看《毛語錄》﹖10年而已,一下全部被丟掉了。姚敏寫的《情人的眼淚》,50多年了,沒有用歌本寫下來,大家記在腦海裡,現在還在唱,所以我相信文化的力量絕對比政治更大」。可以想見的是,不管是憤怒還是溫柔,批判還是讚揚,在可見的將來,我們都還可以繼續期待羅大佑有新的作品持續出現。

 

 

圖片來源:翻拍專輯封面及演唱會海報、「縱貫線Super Band」粉絲頁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