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最具時代意義的編曲大師!從〈明天會更好〉、〈就在今夜〉到〈一場遊戲一場夢〉、〈感恩的心〉,陳志遠的音樂生命就是一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

2022.04.01
16:13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他是個音樂魔術師,所有音符只要到了他這裡,就會變得打動人心」,這段來自於曾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的蘇芮的話語,貼切的描述了有「音樂怪博士」之稱、同時也是金曲「特別貢獻獎」得主的陳志遠的音樂魔力!

 

在陳志遠62年的生命歷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與台灣的流行音樂發展史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他奠定了現代華語流行音樂曲風的發展基石,創造出台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

 



〈明天會更好〉、〈就在今夜〉、〈感恩的心〉、〈一場遊戲一場夢〉、〈龍的傳人〉、〈天天想你〉、〈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全球華人社會裡應該沒有人沒聽過陳志遠作曲或編曲的作品。1950年出生於台灣桃園的他,求學時就對音樂有著過人的敏銳度,初中畢業後決心投入音樂領域,在20歲前已陸續加入電星、雷蒙、愛克遜等知名樂隊,也是在此時與美軍俱樂部駐唱的蘇芮結識,在她的樂團擔任鍵盤手,於華國大飯店等地駐唱。1976年他參與楊弦企劃的校園民歌專輯《中國現代民歌2》而開始接觸編曲工作,之後包括「金韻獎」系列專輯在內的多首知名民歌都由他編曲、製作,像是包美聖〈捉泥鰍〉前奏裡俏皮童趣的木琴聲、王海玲〈忘了我是誰〉的悠揚笛聲、李建復〈龍的傳人〉裡營造出滂薄氣勢的弦樂及大合唱人聲,都是他編曲的神來一筆,而從鳳飛飛《一顆紅豆》專輯中的〈菊花〉,讓他開始跨足到流行歌曲的編曲與製作。

 

扭轉音樂界開始重視「編曲」工作

 

很多人或許對「編曲」這件事到底在一首歌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是那麼理解,基本上歌曲的創作者只會寫出歌詞文字和歌曲旋律,當我們聽到一首完整正式發行的歌曲成品,它的前奏、間奏、尾奏的旋律,主歌副歌哪一段要反覆進行的結構,使用哪種樂器來營造出什麼樣的歌曲情感和氛圍,全都是「編曲」要做的工作,所以大家常常說的「一聽到前奏就馬上知道是哪首歌」,其實是來自於編曲家的功勞。

 

校園民歌時期,民歌手們多以一把吉他自己彈唱創作出歌曲,對於如何讓這首歌從只有基本的骨架,搭上各式不同的音樂元素而成為一首聽覺效果豐富的歌曲毫無概念;陳志遠的編曲配器兼顧了藝術性與流暢度,讓這些歌在一片「清新」的民歌之中,仍能顯現差異化的特色。不過當時音樂界對「編曲」的重要性還不重視,編曲人的名字少有被寫出在專輯歌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這樣的局面到了80年代,因著陳志遠而有了180度的扭轉。

 

台灣流行歌壇在80年代已漸告別秀場時代的通俗曲風及樸素的校園民歌,吸收大量西方音樂養分的陳志遠適時地成了流行音樂的啟蒙者,他在作曲和編曲中添加西方搖滾樂、新浪潮電子樂、龐克樂、流行Disco等華麗多元風格,把大眾的耳朵打了開來。

 

1983年蘇芮推出首張同名專輯,由陳志遠負責整張的編曲,他運用具豐富張力的編曲結構,加入歐美流行樂元素,包括〈一樣的月光〉、〈酒矸倘賣無〉、〈請跟我來〉、〈變〉等主打歌,都在優秀的詞曲創作上堆疊出更豐富的情感氛圍。同時是電影《搭錯車》原聲帶的該專輯,讓陳志遠在當年榮獲第20屆金馬獎「最佳原著音樂」,而這張飛碟唱片公司的創業作大賣超過20萬張,使蘇芮在歌壇掀起一陣「黑色旋風」,陳志遠也因此開啟了他與飛碟唱片的緣分,後來成為飛碟的音樂總監,與滾石唱片分庭抗禮,撐起華語音樂市場的半壁江山。

 

作品量多仍保持高水準,多次獲獎項肯定

 

從「飛碟四大歌后」蘇芮、蔡琴、黃鶯鶯、王芷蕾,到青春偶像張雨生、王傑、小虎隊、葉歡、東方快車等飛碟的歌手,乃至飛碟體系之外的齊秦、楊林、藍心湄、潘越雲……,專輯背面都看得到「陳志遠」的名字,陳志遠讓唱片公司理解到編曲可以如何影響一首歌的樣貌,開始重視編曲的重要性,改變了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軸心。當時編曲人才匱乏,大家搶著要他,一年365天,他只在農曆春節休息一天,剩下的時間都在工作;大量的創作並沒有讓他犧牲掉品質,他經手的作品一首首都是暢銷金曲,曾經有過歌曲排行榜前20名中就有16首是由他編曲的情況。他兩次入圍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六度入圍「最佳編曲人」,並於2003年以張清芳〈時間的滋味〉獲獎;在金鼎獎也以潘越雲〈天天天藍〉獲得「最佳編曲」,黃鶯鶯《日安我的愛》獲得「最佳專輯製作」;除了1983年的那座金馬獎,隔年又以《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獲得「最佳電影插曲」。

 

(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和王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都是陳志遠作曲編曲的作品) 

 

 

時逢台灣流行音樂的量產黃金年代,唱片錄製往往要在一天內就錄完專輯所有歌曲,陳志遠常是一隻耳朵監聽樂手們錄這一首歌,另一隻耳朵戴著耳機聽歌曲Demo寫下一首歌編曲。為了因應唱片公司急迫的催稿,他還將一輛「麵包車」改裝成行動工作室,裡面所需器材俱全,車子開到錄音室樓下,製作助理在車外等著,待編曲的總譜一創作完,就趕緊拿去複印分發給早已等在錄音室裡的樂手們,隨即展開錄音的工作,蔡琴的名曲〈最後一夜〉就是他在車上作曲完成的作品之一,而且僅花了15分鐘編曲。搖滾天王伍佰曾說,「像陳志遠這樣10分鐘就可以寫一首歌,坐在錄音室即興就能編曲的前輩,我們真的非常敬佩,因為他在技術上是最好的」。現任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的知名音樂製作人黃韻玲也曾表示,「1985年我剛從學校畢業進入滾石唱片,親眼在錄音室看見陳志遠一天編十幾首曲子,前奏、間奏、solo樂器的旋律還有鋼琴音色的處理,至今都是我們晚輩嘖嘖稱奇的經典」。

 

陳志遠是一個對新事物、新科技都非常感興趣的人,他很早就開始研究電子合成器MIDI,運用各種電子合成音效與電腦軟體技術在編曲之中;他對編曲的各種探索及開創,深深影響了後來在編曲界頗有成就的屠穎、塗惠源。90年代後,他專心研究起當時才剛起步發展的電腦繪圖軟體及剪接軟體,還買了昂貴的機器自己學做3D動畫,知名作詞人許常德就說,他這輩子第一次聽到「3D動畫」這個發明,就是陳志遠告訴他的。動力十足的陳志遠後來加入新創立的豐華唱片擔任音樂總監,成功打造張惠妹、范逸臣大受歡迎,也讓張清芳再度入圍金曲獎。

 

即便早已是台灣樂壇的大師級人物,陳志遠仍一貫維持著低調作風,極少出現在電視或媒體上,迫不得已要露面也刻意帶著墨鏡、帽子,更常常拒絕受訪及拍照,與當時不少幕後創作人都積極往幕前發展,形成強烈的對比。2008年第19屆金曲獎評審團盛讚他為「最具時代意義的編曲大師」,頒發「特別貢獻獎」給他,由他的太太及兒子代為上台領獎,有媒體揣測當時已罹患大腸癌的他是否身體狀況不佳,但兩小時後他神清氣爽、一身輕便的出現在豐華唱片的金曲獎慶功宴上,他說他只是有「上台恐懼症」,還開玩笑表示「有酒的邀請是不會拒絕的」,由此可看出他的低調謙虛及隨性。

 

陳志遠的身體狀況2010年底急轉直下,於2011年3月16日病逝於台大醫院,就此告別他熱愛且參與超過40年的音樂事業。網路上有網友試圖詳細列齊陳志遠編曲的作品,卻發現數量實在太多而難度頗高,有一說是2千2百多首,甚至有人說逼近萬首。可以確定的是,陳志遠的音樂生命就是一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完整橫跨民歌時期、80年代萌芽期、90年代黃金極盛期,再到千禧年後唱片市場衰落、獨立音樂抬頭的時期,正如創作不竭的他辭世前完成的最後一首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樹在〉,在他已過世11年後的今天,這些經典歌曲仍然陪伴著我們每個人的青春記憶而不斷流傳下去。

 

 

圖片來源:台灣流行音樂資料庫、翻拍專輯封面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