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和黃耀明的歌〈這麼遠、那麼近〉以及畢贛的電影《路邊野餐》,只是李泰祥造成廣大影響中的幾個例子,更別說這幾十年來有多少知名歌手翻唱過〈橄欖樹〉、〈不要告別〉等李泰祥經典歌曲
在各類型音樂創作中悠然遊走的李泰祥,正值創作力大爆發時卻罹患帕金森氏症,樂觀的他仍不畏病魔威脅持續創作,完成多項大製作、概念完整的作品,後期他也回歸到自身族群的根源,大力推動阿美族史詩清唱劇及原住民歌謠創作,直到他於2013年過世之前,他都在實踐他所說的,「音樂是我的生命,我想我的血管流的不是血,而是音符!」
靠音樂支撐克服病魔
1988年,工作滿檔的李泰祥一直覺得脊椎不太舒服,他曾回憶「當時,我只是突然覺得特別疲倦…」,一開始他單純以為是骨刺,幾次就醫檢查診斷後,才知道罹患的是無法治癒的帕金森氏症,不過樂觀的他沒有太把這事放在心上,也沒有積極治療,直到顫抖痙攣、肢體障礙等症狀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他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並進行治療。當時還不到50歲的他受此打擊,瞬間從一個瀟灑不羈、意氣風發的音樂狂才,變成了意志消沉、憔悴萎靡的病患,幸好,他這輩子最深愛的音樂仍然陪伴、支撐著他,他也沒有放棄音樂。當時他轉念想到了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即使在失聰後仍然能譜出傳世鉅作,他勉勵自己,「與其為生命的不完美怨天尤人,不如將自己最完美的部分呈現出來,那麼,缺陷的部分就不那麼重要了」,他決定憑藉驚人的意志力,窮盡餘生去完成音樂的理想。
這段期間裡他絲毫沒有停下腳步,他把流行歌曲管樂化出版了《溯》系列專輯,結合胡琴及電子音樂完成《山連水,水連天》專輯,並把〈錯誤〉、〈野店〉、〈情婦〉三首作品改編成三重奏,於總統府的介壽館音樂會上演出。病魔沒有禁錮住他的身體,他奔波於上海、北京,錄製許景淳《女人的愛情與生涯》專輯、自己的《偶然與追尋》專輯、電影《情定威尼斯》的配樂,還遠赴莫斯科製作《中國交響世紀》專輯,並前往加拿大溫哥華參加「臺灣文化節」演出。十幾年的抗病過程裡他體悟到,「一個人如果有成就,但無法與人結合,成就也是枉然」,於是在他的作品裡更加著重音樂與人之間的聯繫。
集結畢生歌曲創作推出回顧專輯
2000年,李泰祥因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對外科手術終於不再抗拒,願意接受腦深層刺激術(DBS)治療,該手術是將一個細長的電極導線植入腦中的內核,藉由產生電流來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而達到控制症狀的目的,在手術過程中病患必須保持清醒,才能幫助醫師找到正確的植入點,因此只會做頭皮局部麻醉。負責手術的醫療團隊為了緩和李泰祥的心情,在手術進行中特別播放他的作品,大師竟也就忘情地跟著哼唱起來,對音樂的全然信任及投入令人動容。手術後他配合積極復健,身體狀況好轉,於是又展開新的音樂計畫。這時期的他認為,「年輕時負擔太重,掙扎於古典與流行,現實與理想之間,精神十分痛苦。現在這些痛苦都沒有了,我可以更自由地創作自己想要的東西」,帶著這樣的想法,他投入《自彼次遇到你》這張他畢生歌曲創作總回顧專輯的製作工作中。
這張2001年發行的專輯是將李泰祥的新創曲與經典舊作,以結合聲樂、鋼琴及弦樂三重奏室內樂的方式重新編曲演唱,當時主流唱片公司對此專輯興趣不大,只有獨立廠牌金革唱片願意接手企劃及發行,不過製作預算很有限,即使如此,李泰祥也沒降低他的標準,他花了整整13個月的時間製作,每天工作長達15小時,對成品不斷的修改重錄,光是錄製標題曲一首歌就用了4個月,把擔任錄音師的弟弟李泰銘都快逼瘋了。在這張專輯中,他不但第一次以閩南語演唱〈自彼次遇到你〉這首歌,也第一次用原住民語演唱〈這是一個秘密〉,而在他的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雙胞歌曲〈不要告別〉和〈告別〉當然也沒有缺席。他找了受過專業聲樂演唱訓練的演唱者林文俊和徐芊君來男女對唱,把〈不要告別〉的詞曲融入〈告別〉,兩首歌交叉疊配,互為和聲,這個終極版本再次顯現大師的功力,也終於一了他懸在心中20多年的心願。李泰祥於這張專輯中也正式表示,「〈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和〈告別〉是他個人創作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對於〈告別〉這首歌,他說「遺憾,是最重的,比幸福還無法忘懷,與完美總差那麼一點」。
在不同地區世代均造成深遠影響
李泰祥創作的名曲無數,尤其〈橄欖樹〉傳唱整個華人世界,常有人以為這些歌替李泰祥帶來豐厚的版稅,殊不知在早期版權觀念還不發達的情況下,這些歌的版權都是賣斷的,之後就算有再多的版本翻唱或重新發行,賺到版稅的也只有唱片公司而不是李泰祥本人。加上樂天知足的李泰祥不善理財也不懂得爭取權益,他總認為「別人肯演出你的作品已經要感謝了,哪還想到要拿版稅」,他的女兒李若菱也曾表示,聽長輩說過,當年李泰祥常因為隔日要出國,為了買一張3萬元的機票,就把10首歌以一首3千元的價格賣斷版權給唱片公司。這使得後來長年生病需要醫療照護的李泰祥,長期處於經濟拮据的狀態,還曾說出「除了音樂,我的人生並無可取」的喟嘆。
大師此言絕對會讓很多人舉手反對,就算他帶給大眾的只有「音樂」這一項,這些音樂可是對好幾個地域、好幾個世代的人造成了深刻的影響。2002年,香港知名歌手黃耀明和張國榮合作了一張EP,其中一首〈這麼遠、那麼近〉由黃偉文填詞,張國榮作曲,錄音時,張國榮即興念了許多口白穿插在黃耀明的演唱中和唱詞相呼應,當黃耀明唱道「喜歡的歌,差不多吧?」張國榮回應「李泰祥嘅新唱片,你買咗未?(李泰祥的新唱片你買了沒)」,他口中那張李泰祥的新唱片,指的便是《自彼次遇到你》專輯,足見該作品在香港音樂工作者心中亦是不能錯過的精品。在2016年中國青年導演畢贛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中,故事背景地是距離台灣千萬里之外的貴州凱里,劇中除了不斷出現李泰祥和唐曉詩合唱的〈告別〉歌聲之外,李泰祥《錯誤》專輯的卡帶更是故事情節中最重要的核心意象,畢贛後來以此片獲得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法國南特影展最佳影片、盧卡諾影展最佳新導演在內的多個國際獎項。這些只是李泰祥作品廣大影響中的幾個例子,更別說這幾十年來有多少知名歌手翻唱過〈橄欖樹〉、〈不要告別〉等李泰祥的經典歌曲。
李泰祥在1997年獲頒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同年並獲得「吳三連藝術獎」,2008年獲得台灣最高文化殊榮的「國家文藝獎」,2013年更獲頒第32屆「行政院文化獎」。2014年1月2日晚上8點20分,他在睡夢中安詳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後來作家劉克襄在追念文章裡寫道,李泰祥身體素來羸弱,但1986年某一夏日,卻執意要跟著他前往玉山還要求登上主峰,他問李泰祥為何要那麼拚老命?李泰祥虛脫而淡然地表示,能夠在日出時站到這座島的最高峰,說不定那一剎那會帶給他絕妙的靈感,再譜出像〈一條日光大道〉這樣的好歌;這讓劉克襄驚嘆,李泰祥「真的是用生命在寫歌啊」。
在李泰祥冥壽80歲的今年,不妨再拿起他的眾多作品重聽,相信你會聽到他的女兒李若菱在他的紀念音樂會上所說的,「父親留給我們的,是完整與完美」!
(圖片來源:翻拍專輯封面、書籍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