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陷入病態的聲量迷思,他似乎認為,只要亂放炮,讓自己成為輿論砲轟的焦點,就能拉抬聲勢。
作秀是一時的,做事是長遠的。把事情做好,適當的表演,有利於宣傳推廣;不會做事只會作秀,從韓國瑜到柯文哲,終究會被大多數人唾棄,從政者必須引以為戒。
台灣人國族認同,與選舉息息相關
7月20日,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台灣政治態度趨勢。這份電訪研究從1992年至今做了29年,每年電訪樣本數約有一兩萬人,今年做到6月,樣本數4717人,在眾多民調中有重要參考價值,可信度遠高於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
從上圖中可見,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都是」的趨勢,跟地方及總統大選有一定的關聯性。從2011年起,在馬英九的無能治理下,本土意識抬頭。2014年,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飆到60.6%的新高,「都是」的比例降到32.5%的新低。這顯然跟馬英九引起的服貿爭議、一連串的社會運動事件有關,也跟2014年底地方選舉本土派歷史性大勝的結果吻合。
從2014年到2016年,「台灣人」認同略為下降到58.2%,「都是」微升到34.3%。2016年大選的結果依然是本土派獲勝,表示認同差距的拉近程度,尚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然而,2014年到2018年兩者差距越來越小,2018年「台灣人」認同降回到2012年的水位,這個趨勢也反映了2018年親中派大反撲的結果,最重要的是,事後來看,2017年便有跡象。
從上圖的統獨立場趨勢分佈,可以看得更明顯,從2016年到2018年,「偏向統一」的民眾上升到12.8%(上次有這種高度的已經是15年前的2003年。)「偏向獨立」的民眾則從18.3%降到15.1%。上次兩者這麼接近,是在本土派聲勢低迷的2007年。
換言之,民眾每年/半年的認同趨勢,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下一次選舉的結果,也可以據此提前做出政策調整跟因應。由於選舉是4年一次,如果今年的認同趨勢跟4年前的2017年相似,那2021年很可能就會遭遇2018的本土派慘敗。
事實上,今年比2017情勢樂觀很多,2018年的慘劇不太可能重演,但依然有些隱憂要注意。
危機仍在,整體樂觀
我說今年比2017年樂觀很多,是因為拿2021年上半年跟2017年的數據做比較,「台灣人」認同高出7.8%,「都是」認同下降5.6%,偏向獨立的上升8.6%,偏向統一的下降4.2%。
宏觀來看,本土認同的飆升,親中認同的下降,從2019年開始發酵,顯然跟香港反送中事件讓更多台灣民眾認清中國治理的邪惡本質有關,到了2020年的武漢肺炎,更讓台灣民眾了解到我們的體制遠比中國優異,離中國越遠、對中國官方說法越不信任,我們過得越好。
而我所說的隱憂,是2020年到現在,本土認同的趨勢有稍微滑落。如果這個趨勢到了明年加大,就會衝擊到明年底的地方選舉。但整體而言,今年遠比2017年樂觀,執政者只要穩住腳步掌握重點,明年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結果。
重點在於做事,在於民生經濟。人民生活穩定,看得到希望,本土認同就會提升,連帶的也會讓本土政黨取得優勢。
柯文哲討罵無效,黔驢技窮
從上圖中可見,民眾黨現在的認同趨勢,從去年的4.9%降到4.1%。這並不能直接推導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支持度只有4.1%,因為民眾黨是一人偶像型政黨,柯文哲的信徒並不會完全轉變為對民眾黨的支持。然而,民眾黨與柯文哲的支持度間,即使不是一比一的關係,仍然具有正相關。民眾黨的民調下滑,可以看出台灣民眾對於作秀不做事、炒作新聞話題的柯文哲已經感到厭倦。
柯文哲陷入病態的聲量迷思。他似乎認為,只要亂放炮,讓自己成為輿論砲轟的焦點,就能拉抬聲勢。事實上,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謊言終究會被拆穿。藍白這一年以來所設定的議題,從美豬到疫苗,都被民眾看出反美親中的醜惡面孔,並沒有真的關心台灣人的福祉。
在藍白陣營與親中媒體的接連抹黑下,民進黨的支持度確實受到影響,從34%下降到31.4%。但這個數據依然高於2015、2016年,更遠高於2018年的20.1%。換言之,謠言抹黑、疫苗陰謀論並未重創民進黨聲勢,但不可諱言的,三級警戒兩個月造成的經濟衝擊,如果進一步延燒,還是會影響到民眾對綠營的支持。
民生議題才是重點,作秀無助提升支持度
執政團隊必須了解,民眾真正關心的議題在於餐飲旅遊業想要恢復生計,各行各業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與電力,這些民生議題才是真正的焦點,藍營的作秀砲轟並未說服台灣民眾。
表面上來看,國民黨的支持度比起去年回升了1.7%,到達18.7%,此一數據雖然比2020年高,依然是2003年以來的第二低。國民黨仍然是信用破產的局面,對防疫團隊的惡意攻擊並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真正需要關心的,是「中立無反應」的民眾,從去年的40.9%上升到現在的44.4%。這表示有3.5%的民眾在過去一年內,同時對所有政黨失望。只要解決這些民眾心中的不滿,改善他們的生活,本土陣營就可以穩住局面,避免政黨支持繼續下滑。
綜上所述,藍白陣營一年多來發起的口水戰,並未引發廣大共鳴,也沒有摧毀民眾對防疫團隊的信心。比起藍白的口水,民生經濟議題,維持人民的健康與生計,才是執政團隊必須擺在首位的重中之重。
(圖片來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