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豁然開朗
放.高論
豁然開朗

【豁然開朗】罷免潮降溫,升溫關鍵在明年二月

2024.10.18
14:14pm
/ 溫朗東

罷免並非常規性的投票活動,該如何解決國會僵局,須待明年二月柯文哲事件落幕才會揭曉...

 

基隆罷免案結束之後,表面上是藍軍「全黨護一樑」獲勝,但從立院藍營急著提高罷免門檻來看,國民黨贏的氣喘吁吁,要繼續戰下去也心有餘悸。藍營雖然嘴上不饒人,但內心的恐懼已經難以掩飾,言行舉止也默默地有所收斂。

 



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察覺到罷免不會是政治靈丹。根本的問題在於,罷免案的主體是公民團體,而各地公民團體與民進黨的親疏遠近各有不同,民進黨與其聯手作戰,有戰略協調、步伐不一的困難。

 

從搖擺選民的心態來看,選後是休兵期,政治關注度必然下降,罷免也不是常規性的投票活動,要用非常規的罷免來「矯正」年初的大選,就算成功,作用力也會帶來「反作用力」,或激起一些搖擺選民反感與藍營反撲,認為綠營「贏了總統,輸不起國會」,也模糊賴清德新政的焦點。這對綠營不見得有利。

 

主帥難以使力

 

再者,綠營的主帥是總統賴清德,而總統並不適合參與罷免藍白的行動(但如果是綠營民代被罷免,總統出來幫自家人辯白澄清,倒是合情合理。)這樣不僅升高行政與立法之間的衝突。綠營的內閣成員,若對罷免行動表態,也會變成被立委監督的閣員,反過來用罷免對立委施壓,這對國會政治文化有負面影響。


一場主帥跟大將都缺席的戰役,進攻節奏完全看公民團體的安排。罷免如果成功,本土陣營皆大歡喜;罷免失敗,難以施力的綠營要角,也會受到「隔山打牛」式的重創。對綠營要角來說,這場仗,怎麼打自己無法決定,一旦打輸,政治聲望必然受損。

 

賴清德當然不是懼戰型的政治人物,但他作風喜歡親力親為,經典戰役如2021年的四公投宣講,破百場的地方說明會,甚至包括全客語的演說,奠定了他在黨內第一戰將的地位。面對網路經營的難題,賴清德督促黨公職經營youtube,透過直播第一線跟民眾溝通,且中央黨部開設了多時段的直播節目。這些都說明了賴清德親自領軍、正面迎戰的風格。


因此,自己無法出戰,也無法統合調度的罷免戰役,是否在賴清德的政治藍圖中,值得深思。

 

明年二月見真章

 

罷免的本質是公民透過民主機制,提前淘汰不適任的政客。不管藍綠高層怎麼盤算,也無法改變此項重要的公民權利,由下而上的公民運動。對綠營來說,行政官員固然難以參與罷免,但也不應該阻止公民自發性的行動。不然也難以回應支持者的焦慮感:剛選完立院就被藍白鬧成這樣,如果不罷免幾個藍白立委,國家未來要怎麼辦?

 

本土派支持者焦慮感強烈,輿論焦點卻始終在柯文哲司法案上面。柯文哲京華城牽連廣泛,人物眾多,辦案情節波折起伏,戲劇張力十足。依過往司法案件的輿論波段來看,通常要到起訴後一兩周,輿論充分討論起訴書的內容之後,事件才會慢慢平息,等到幾個月後陸續開庭,才會有較多關注。本案情節複雜,人證物證眾多,如果下個月初來不及起訴,柯文哲可能會被延押兩月,等到一月初才偵結。因此,柯文哲事件或要到農曆年後,才會「本季落幕」,輿論的焦點才再回到其他政治事件。

 

另一方面,藍白聯手卡總預算案,造成藍營地方民代不小壓力,此壓力持續到年底,藍白這場演給中國看的「毀台大戲」,是否會在內部壓力下找台階自行落幕,尚有待觀察。

 

對大部分民眾來說,也還沒有明年新增預算(治水、軍公教加薪、社會福利等)被阻擋的「真實感」。且明年藍白立院總召,是否又是傅崐萁、黃國昌?如果「傅規昌隨」再現,民眾危機感勢必飆升,屆時若有藍營立委氣焰囂張,自然又會有下一波罷免潮。

 

 

 

圖片來源:民主進步黨臉書、中國國民黨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溫朗東
曾任《udn鳴人堂》專欄作者、《udn相對論》執行編輯、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現為自由評論工作者,臉書發表時事評論常於各新媒體平台轉載引用。關心公共論辯、民主發展與弱勢權益。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