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在19世紀歐洲人們的眼中,台灣是瑰麗神秘的島嶼。
一位法國軍官拜訪寶島,將他與台灣西部、澎湖群島的邂逅,全凝蘊在一冊珍貴的珂羅版印刷寫真帖——《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Souvenirs de Formose et des Îles Pescadores》。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日前典藏這本寫真,並在「法國少校非典型的異鄉行–《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珂羅版印刷寫真帖」線上展中,讓民眾能親睹這些寶貴的相片。
當時法國駐東京大使館的少校皮摩丹伯爵(Claude de Rarécourt de la Vallée, comte de Pimodan, 1859–1923)到訪台澎島域,所見所聞深深烙印在心中,因而寫下回憶錄銘記這些珍稀時光。他將拍攝到的早期臺灣、澎湖照片共54張,以珂羅版印刷術製作成寫真帖,回贈給接待他的友人。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邀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王雅倫教授,依對寫真帖照片及皮摩丹伯爵回憶錄的研究,規劃成線上展,細膩詮釋這些影像背後的深意。
翻開寫真帖,開啟一段全然未知的旅程
殖民地區考察的相互交流,是否乘載著軍事任務的期盼?這本寫真帖中,可以看見當時日本人安排的參觀路線,從首站福爾摩沙台灣,到東南亞的法國及英國殖民地,透過探究歐洲的「綏靖」之方,爬梳當時日本的新興殖民地台灣,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維繫秩序、平息抗爭。線上展覽以四項子題說明這趟由北到南、從本島到外島的旅行,點出此行程的關鍵人物與行程緣由、在台灣本島的綏靖相關觀察紀錄、渡海至澎湖群島的旅程印象,以及對法國及歐陸各國在台各地留下的足跡紀錄照片。
彌足珍貴!忠實呈現影像風貌的珂羅版照相印刷
這冊寫真的特殊亮點是「珂羅版印刷」,為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技術,能忠實地反映影像的原形,層次也較為豐富,但成像仍較相片模糊一些。大多數珂羅版印製品是在1870年代至1920年代生產,最適用於複印名人書畫、碑帖、珍貴圖片、文物典籍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極高。本次線上展出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版本,相當罕見,寫真帖書名頁以法文標示,出版者為日本當時攝影及印刷出版的名人小川一真,出版於東京,顯示皮摩丹少校在此趟行程後,至日本委託小川一真進行印刷。
難以忽略的台灣日常景緻,成就非典型的異鄉行
行程團隊由基隆登岸,在日軍引領下,走訪臺北、新竹、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澎湖馬公等地,各處目睹的新鮮影像,全收入於這位少校的相機內。對皮摩而言,原先訪台是為觀察1895年時日本統治台灣所遇到的困難與排解,但那些在地日常的台灣景象,深深吸引著他的目光,鏡頭聚焦在辛勤的農人與牛隻、傳統建築、廟宇景況等。
台灣麗緻的美景與他回憶中法國中部家鄉形似,也讓他返回日本時積極印製這本寫真帖。這些流傳下來的吉光片羽,為19世紀滿清政府轉移日本殖民下的台灣,提供了既融合民間也是軍方的第一手視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期盼能邀請民眾,跟隨著珍貴珂羅版影像的腳步,感受一百年前政權遞嬗下的在地文化與歷史變革。
法國少校非典型的異鄉行–《臺灣與澎湖群島的回憶》珂羅版印刷寫真帖線上展:https://bit.ly/3TSwX3U
(圖片來源: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