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影劇
放.文創

王家衛首部電視劇《繁花》復刻90年代紙醉金迷的黃河路,在港式濾鏡下看上海小人物的沈浮與掙扎

2024.07.19
17:45pm
/ 放言編輯部 劉修齊

上海夜霓虹初上,映照著攢動的人潮,微風吹拂,穿越人群掀起衣帽的一角……王家衛獨特的運鏡帶出碩大的招牌下如螻蟻般的市井小民。每一個被華燈照映的面孔都是一部上海發展史的縮影,喚醒觀眾對20世紀90年代上海的記憶與好奇。預告片中的提醒「現在不能叫阿寶,要叫寶總」,領著觀眾一同探究「是什麼讓阿寶成為寶總,一夜之間成為時代弄潮兒?」

 

《繁花》原題為《上海阿寶》,最初是以網路小說的形式發表在上海本地論壇「弄堂網」上。2012年,《繁花》於《收穫》的秋冬長篇專號上正式發表,獲得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小說單行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獲得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及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從此確立了金宇澄在上海敘事白話小說的歷史地位。

 



以上海話講上海事,重返90年代的黃金時代

 

《繁花》劇照

 

由於《繁花》一開始是金宇澄以網名「獨上閣樓」發表的隨筆,承襲地方論壇上大家多以上海話論上海市的風格,入境隨俗以滬方言連載上海市井小民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故事。吳儂軟語搭著舊上海的角色風華,成為王家衛鏡頭美學的底料。

 

《繁花》劇照

 

《繁花》講述的背景是90年代因改革開放而充滿機遇與希望的上海,故事圍繞著阿寶(胡歌飾)展開:阿寶如何憑藉著自己的膽識與勇氣拼搏,成為商戰中的勝利者。而大家口中的「黃河路寶總」傳奇,離不開夜東京老闆玲子(馬伊俐飾)、外貿大樓汪小姐(唐嫣飾)、教父爺叔(游本昌飾)的幫襯,隨著神秘女子「李李」(辛芷蕾飾)一腳踏入黃河路、擾亂了原有的秩序,同時也考驗著寶總的事業能耐。

 

《繁花》作為上海市的大IP,一部劇點亮一座城

 

《繁花》劇照

 

作為王家衛執導的首部電視劇,《繁花》其實早在2019年就宣布啟動製作。為了營造1990年代上海的真實感,開拍前他特地在上海各報章刊登「尋物啟示」,並親自搬出縫紉機等物件示範,希望大家能夠踴躍提供家中留存的上海老物件。除了場景方面的嚴格考證,在選角方面,王家衛也不馬虎,所選演員都必須能夠以流利的「滬語」上海話對話。因此,鏡頭中進賢路上的夜東京、弄堂口的煙紙店、縫紉機、排骨年糕與晚風中時不時飄落的上海話,都以不同方式喚起大家的記憶,彷彿搭上歲月的時光機,夢回當時上海的市井生活。

 

而王家衛的野心,也引起了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的注意,王健兒在《故事會》中提到:「2020年4月份左右,我偶然從朋友圈中看到《繁花》即將開機的消息。《繁花》可是上海市的大IP,我們上影居然不知道,而且他們居然要在外地拍攝。我第一時間聯繫他,他也很坦誠跟我說,在上海拍攝是他的初衷,但一年前他跑遍了上海所有的拍攝基地,唯一符合需求的基地是一個5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可惜的是,這個基地最終因為資金鏈斷了,沒有辦法徹底完工。當時家衛導演問我有沒有信心把這個基地收下來,我跟他說,上影盡全力,希望跟導演合作拍攝《繁花》。」後來,上影通過一系列評估、收購手續,用五億拿下昊浦影視基地,為《繁花》的怒放做足了準備。

 

《繁花》劇照

 

 

後來,王家衛與王健兒在上海影視樂園以一比一復刻劇中黃河路、進賢路等場景,街道上的物件與佈置皆能見到團隊的用心與匠心,如街頭上流光溢彩的霓虹燈是直接請了老工藝師傅,在黃河路邊搭建現場的製作車間製作的;進賢路上的瓦片則是在松江的舊建材市場中一片一片挑出來的,甚至連馬路上的電線桿都是特地尋找當年的舊電線桿來佈景的。如此用心,為的不是文化娛樂或旅遊觀光上的收益回報,而是期望「《繁花》作為上海市的IP,可以點亮上海這座城市。」

 

 

在充滿上海味的《繁花》,疊加王家衛的港味美學

 

《繁花》劇照

 

《繁花》成功從文學書寫上海,也讓王家衛表示看到這部作品時,就有改編電視劇的打算,當故事跨越文字的載體,化作鏡頭語言時,色澤的渲染、物件的選取、人物的搭配甚至影像切換的調度,也考驗著王家衛的二次創作。如同他在《虛詞》中答覆觀眾問題「為何王導鏡頭下的九十年代初上海黃河路,霓虹招牌那麼多、那麼亮?現實當中哪有那麼光鮮、劇中有關在政府單位中的工作情況也脫離現實」時所說的:「我要重塑的,並非當年真實的黃河路,而是當年上海人初見黃河路那盛景時的不真實和震撼感覺。」而這樣的「不真實」反而是當年許多人記憶中的另一種「真實」,畢竟,面對著日新月異下的上海,人們除了驚喜,也讚嘆城市榮景下的新興與魔幻,這都是沉寂多年的上海未曾有過的,記憶中的震撼多少也帶著浮光歲月下產生的濾鏡。

 

《繁花》劇照

 

胡歌在《故事會》中說:「《繁花》在2020年9月開機,2023年8月正式殺青。」前期長達六年的資料彙整與考察及後期橫跨三個春秋的拍攝,王家衛才終於拍出一部講著上海話、能夠代表那個年代的上海氣質與精神的作品。面對「王家衛鏡頭下的上海很像香港」的問題,胡歌分享自己的看法:「其實這部劇之所以會轟動,是因為大家,尤其是那個年代的觀眾,對於那個年代的懷念。王導自己也說過,他希望經歷過的人看了都能夠感到『似曾相識,熱淚盈眶』。」另外,胡歌也提到,在拍攝前他曾與王家衛進行多次交談,每一次王家衛都像是對他身家調查一樣,從童年聊到中學、大學、工作……本以為導演在觀察他適不適合演阿寶,但後來胡歌發現:「王導是在把我的經歷揉碎,放到人物中,就像他所說的,劇本是有生命的,它在拍攝過程中,會不斷生長。」

 

《繁花》劇照

 

談到許多人討論的問題「王家衛鏡頭下的上海很像香港」時,胡歌說:「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城市本身就是互相交融的,還有就是王導呈現的也並不是全部的上海,當年的上海飽和度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我認為,黃河路恰恰就是這樣的。每個人的記憶都是主觀的,我記憶中童年的上海,肯定和他不一樣。」而《繁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座城市的IP、講述屬於這個城市的故事,就是因為不同人記憶中那獨具個人色彩的上海,它們被拼湊、被組合,在「看」與「被看」時交織成時代下的「我城」與「故城」。

 

《繁花》劇照

 

 

圖片來源:《繁花》劇照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