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新宿所見

2024.11.04
10:40am
/ 李拓梓

今日的新宿也已經有了新的風景,當初建基的台灣人痕跡正漸漸被拭去,甚至台灣人自己也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

 

JR新宿站東口步行兩分鐘左右有一家「中村屋」麵包店,除了賣麵包,也賣咖哩飯,樓上有藝廊。這棟建築的前身是明治時代的知識分子相馬愛藏、黑光夫婦所開設的麵包店「中村屋」。兩夫妻最早在東大正門前營業,後來新宿這邊開了分店,重心也漸漸移到這裡來。

 



中村屋軼事

 

明治時代的雕塑家荻原守衛經常在「中村屋」活動,對老闆娘相馬黑光相當愛慕,兩人思慕卻不能相守,荻原的重要作品《女》,是一尊背著手仰望的跪姿裸女,相傳主角就是相馬黑光。「中村屋」還有不少軼事,比如支持印度獨立運動家鮑斯(Rash Behari Bose)、與魯迅兄弟相熟的俄羅斯盲眼詩人愛羅先珂等等,店裡有名的咖哩飯就是因為鮑爾斯的印度身份而來,而另一道名菜羅宋湯當然是因為收容過愛羅先珂之故,這些美食都是「戀愛和革命的味道」。

 

「中村屋」在戰前就已經是東京重要的異議沙龍,也吸引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進出活動,比如畫家中村彞,他也一度和相馬一家有來往,他本想娶相馬家長女俊子為妻,但俊子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嫁給了鮑斯。台灣的前輩畫家林之助在日本時,也經常出入「中村屋」,他的作品《新宿所見》畫出二樓窗外的冬日冷冽空氣,寫生地點就是「中村屋」的二樓。


戰時因為轟炸之故,新宿幾乎夷為平地,「中村屋」也不例外。戰後新宿重建當中,「中村屋」一代由關東尾津組復振的勢力範圍。尾津組秉持「讓新宿發光就是讓東京發光,讓東京發光就是讓日本發光」的決心,在現在伊勢丹一直到車站的路上,搭建起面寫著「讓光從新宿散發出去」標語的棚架,開始經營買賣生意。當時新宿附近黑多黑市,也分不出那一塊地的所有權為誰。「中村屋」的相馬黑光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自己的地爭取回來,隨著新宿漸漸熱鬧起來,黑市也消聲匿跡,「中村屋」終於重新蓋了起來,也持續作為戰後日本文化沙龍的指標,繼續發光發亮。

 

新宿周邊復興蓬勃

 

要重建的當然不只是東口前這一小段路,整個新宿周邊也正為了復興蓬勃了起來,角田光代的小說《樹屋》,就描寫了人們怎麼從這一段被夷平的土地上從違建棚架,一直到努力拚出一家店面的過程。不過都市總是需要一些規劃,今日新宿生長成現在的樣貌,還是要歸功於當時的區長鈴木喜兵衛,和鈴木一起為新宿打拚的,則是台灣生意人林以文和他的兄弟們。戰後台灣人從被殖民的二等公民一夕轉身為戰勝國人民,相對於日本人更擁有資本和政治上的優勢,林以文是腦筋動得很快的人,他和想要以娛樂產業復興新宿的喜兵衛一拍即合,林以文開始買地,準備籌建俱樂部,讓社會儘快從戰爭的傷痕中復原。

 

新宿戰前就有模仿法國紅磨坊的劇場「紅磨坊」,林以文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啟紅磨坊。不僅如此,林以文還大量買地,開啟像是「地球座」等一間又一間的娛樂設施,還開設了簡直娛樂百貨公司,規模宏大的「新宿劇場」。

 

不過因為「新宿劇場」生意不佳,林以文後來引入東寶的資金,在新宿開啟電影院,新宿的娛樂事業也大抵發展成熟。2015年新宿的「新東寶大樓」因為八樓往外探頭俯瞰新宿的哥吉拉而爆紅,因此也與「歌舞伎一番町」的牌樓並列為城市地標,這座「新東寶大樓」的旁邊就是林以文的「新宿劇場」,早先林以文也對這塊歌舞伎町中心地有興趣,但當時「新宿劇場」的經營不是太順利,銀彈不如人,只好拱手讓給東寶。

 

不只是林以文,當時在歌舞伎町活動,規模沒有那麼大的台灣人其實很多。新宿西口那邊,由於日本人不得經營博弈或風俗業,因此大量的柏青哥店幾乎都掌握在台灣人經營者的手中,他們與日本黑道「安田組」合作,客人贏得禮物後安田組以現金買回禮物,再送回店裡繼續權充禮物,晚上結束營業後在分潤回扣,也闖蕩出一番天地。規模再小的,也有依賴著燈紅酒綠的歌舞伎町維生的居酒屋、燒鳥店、酒吧、咖啡店、喫茶店,台灣人在海外互通有無,相互協力,也成為歌舞伎町熱鬧起來的重要力量。

 

日台中三地黑幫恩怨

 

經營娛樂產業多靠特許,也有一定程度必須跟黑道有往來。正所謂「是非之地必有是非之人,必有是非之事」,這些台灣人在日本也有他們的難處。他們並不清純,難免也會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

 

生意不好,被債務追著跑;生意好起來,各方黑道都想分一杯羹。不只日本黑道,歌舞伎町中的台灣黑道,晚期的中國幫派,也各自因為勢力的消長而有許多衝突。

 

1983年台灣殺手楊雙伍因為賭場糾紛,在新宿和「山口組」一同,把四海幫老大劉偉民殺死,此事震驚台日黑白兩道,後來馳星周撰寫的暢銷小說,改編電影由金城武主演的《不夜城》,就是以這起事件為基底的改寫,其中就已經有日台中三地黑幫的恩怨糾葛。

 

後來成龍和吳彥祖主演的電影《新宿事件》,也談及中日台三地的黑道恩怨,不過到了電影所敘說的九十年代,台灣黑幫在新宿的勢力確如電影所述,不斷衰退當中。只是這兩部電影都非以台灣人為主體來敘述,台灣人在其中的角色比較像是穿插點綴,很難從中看出早前新宿歌舞伎町的建立,與台灣人有很大關係;反而是蕭雅全的電影《范保德》把那個台灣人往日本發展,在歌舞伎町另尋一片新天地,但不一定成功的故事娓娓道來,雖非故事主線卻讓人印象深刻。

 

走出新宿站,歌舞伎一番町招牌在前,白天亮眼、夜晚迷眩,列車途經光輝燦爛,計程車駛過目眩神迷,這是電視劇《深夜食堂》的開場景色。哥吉拉在「新東寶大樓」八樓俯視整個街町,附近的貓在立體電視中翻滾如同即將躍出。今日的新宿也已經有了新的風景,當初建基的台灣人痕跡正漸漸被拭去,甚至台灣人自己也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但這其中的千絲萬縷,也正是台日兩地很難解開、難以啟齒,有時風光、有時陰暗的絆與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作者文章列表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