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華語歌曲
放.文創

大起大落又早逝的一生,台灣流行樂史上的奇才馬兆駿,曾為歌壇帶來無數美妙樂章

2020.12.31
18:17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馬兆駿這位台灣流行樂史上的奇才一生製作了70多張專輯、寫了近千首歌曲,,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對歌壇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校園民歌」是台灣流行樂壇發展史中一個重要的時期,孕育出豐富的音樂創作養分,許多後來在流行樂界成為重量級製作人像是李宗盛、李壽全、馬兆駿、梁弘志、陳秀男等等,都是從校園民歌出身,繼而在流行音樂的黃金時期創造出無數的精彩作品。在這其中,馬兆駿是一個帶著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很年輕就縱橫於民歌及流行樂界,大起大落又早逝的一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18歲就在樂壇揚名立萬

 

馬兆駿從小家裡是經商的,也希望他之後能做這行,所以他五專進了醒吾商專讀企管,要是沒有做音樂,應該就是照著家裡希望的路走了,只是老天爺賞賜的音樂才華終究還是顯露出來,把他帶往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風景。從未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馬兆駿,與音樂結緣的起源只是為了「把妹」,讀專科時他覺得自己長得比較醜,不容易吸引女孩子,看別人彈吉覺得蠻帥的,遂決定跟著學長洪光達學吉他。那時候台灣年輕人之間熱衷聆聽和翻唱西洋歌曲,馬兆駿也不例外,聽了很多西洋歌曲之後,他開始思考為什麼大家很少在唱自己寫的歌;彼時校園民歌「唱自己的歌」的風潮也正在萌芽,愛音樂的青年們紛紛投入創作中,1976年馬兆駿17歲時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首歌,隔年他在去成功嶺受訓的火車上寫下歌詞的〈微風往事〉,交給洪光達譜曲後投稿到《金韻獎》,由鄭怡錄音演唱大受好評,這是馬兆駿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歌曲,也讓樂壇開始注意到他。

 

此後馬兆駿和洪光達成了「最佳拍檔」,有時候馬兆駿寫詞、洪光達作曲,有時候則反過來,由兩人一起創作的民歌包括〈木棉道〉、〈風中的早晨〉、〈季節雨〉、〈散場電影〉、〈告別夕陽〉等等,還有他獨立作詞作曲,王夢麟演唱的〈七月涼山〉,每一首都是後來會在任何一場民歌紀念演唱會中必唱、在每一套民歌合輯中必收錄的經典民歌!這時期的馬兆駿才剛滿20歲,已經用豐沛的音樂才華成為校園民歌運動中的一枚大將。

 

23歲已是大牌歌手搶著要的製作人

 

馬兆駿在當兵時就確定自己將來要以做音樂為職業,1982年他退伍後馬上進了國際唱片公司寶麗金當音樂製作,第一次擔任整張專輯的製作人,負責的就是從在新加坡唱英文歌為主轉成回台灣經營國語唱片市場的黃鶯鶯的《天使之戀》專輯。這是一張在當時少有的以奇幻意象為整體概念的專輯,推出後於1983年蟬連《綜藝100》「國語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冠軍長達13週,奪得季冠軍及年度冠軍,並獲頒發認證銷售量的金唱片,這不但讓黃鶯鶯回攻台灣市場穩穩地佔有了一席之地,更讓入行不久的馬兆駿成為炙手可熱的製作人。當時劉文正、鄧麗君、鳳飛飛、費翔、黃仲崑等大牌歌手都找上他,就算他軋不出時間幫忙製作專輯,至少也幫忙寫寫幾首歌,只要有他的名字出現幾乎就會大賣,包括劉文正的〈愛不要給太多〉、黃仲崑〈無人的海邊〉都是這時期的暢銷代表作品。

 

當時馬兆駿也才25歲上下,年少得志帶來名聲與財富,也帶來更多的壓力,每個找上門的都希望他做出保證銷量的歌曲,讓原本充滿樂趣的寫歌和音樂製作,變成了日復一日只求交差的工作。感覺自己被榨乾的馬兆駿受不了而逃離了音樂圈,他漫無目的四處旅行流浪,想通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後,1987年他與滾石唱片簽約,這次他不再為人作嫁,而是為自己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唱出的正是他自己的心聲。此後馬兆駿又在滾石唱片陸續出了4張個人專輯,其中比較特別的就是1990年的《心情七月》。這張專輯可以說是馬兆駿對自己音樂生涯中場的一個小小總結,既然他這麼多首名曲都不斷的被傳唱和翻唱,那他自己是如何看待這些歌曲、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詮釋呢?他在這張專輯裡給出了答案,不過,他不是只單純的翻唱,他還把他從小到大所接收過的西洋音樂養分也取樣放入其中,讓歌迷更能理解他一路走來的音樂歷程。

 

結合國語及西洋歌曲的獨特專輯

 

像是他17歲時寫的〈七月涼山〉,一開始卻是唱著Minnie Riperton於那一年的全美冠軍曲〈Loving you〉,之後才接回「七月涼山我倆說出希望,說這地方是我追求的夢鄉」,讓人不禁猜測或許〈Loving you〉正是他與他歌中所寫的女孩曾經共同聽過的歌。重唱自己的代表作〈我要的不多〉,其中取樣的西洋歌曲是〈Inside Of My Guitar〉,這首因為是一首B面單曲,在歐美幾乎沒什麼知名度,卻因為黃鶯鶯的翻唱而在東亞非常受到歡迎;黃鶯鶯無疑是馬兆駿音樂生涯中的貴人之一,讓他成為了紅牌製作人,當馬兆駿把流浪歸來後的〈我要的不多〉,與他生涯首次製作專輯的黃鶯鶯唱紅的歌曲串在一起,且歌詞唱著「In my guitar there is a garden, Where rainbows bloom and shine like stars」,似乎也暗喻著音樂的本質才是他這一生真正所求。另外像是〈愛不要給太多〉與1961年的名曲〈Daddy's Home〉,以相同的Doo-wop節奏無縫接軌成一首歌,當兵時所寫的〈告別夕陽〉與〈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巧妙結合在一起,桀驁不馴的〈那年我們19歲〉則取樣了Rod Stewart名曲〈Sailing〉,除了曲調接近,歌中所唱的「I am flying, I am flying like a bird 'cross the sky」也與〈那年我們19歲〉懷想青春的主題不謀而合。一張國語專輯中的每一首歌都取樣了西洋老歌,而且都能衍伸出新的意義,這在國語歌壇中也是一項創舉。

 

馬兆駿曾經因為父親過世的打擊而誤入歧途開始酗酒、吸大麻,演藝事業也因而中斷,1998年結婚後與妻子一同受洗成為基督徒,又重新振作開展音樂及演藝工作,可惜於2007年2月23日,他與妻子在超市購物時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過世,當年他才48歲。他過世後,音樂圈的好朋友們幫他辦了一場紀念演唱會,包括李宗盛、黃鶯鶯、周華健、張惠妹、劉若英、王力宏、張信哲、庾澄慶、巫啟賢、趙傳、童安格、伍思凱、飛兒樂團、馬兆駿的妹妹馬毓芬等全部齊聚一堂用歌聲向他致敬,主持人陶晶瑩稱那裏幾乎是集中了一部空前絕後的台灣樂壇歷史。這位台灣流行樂史上的奇才一生製作了70多張專輯、寫了近千首歌曲,對歌壇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第18屆金曲獎也因此頒發了文化傳播獎章表彰他為台灣流行歌壇曾經帶來的美妙樂章。

 

 

圖片來源:翻拍專輯封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