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精華書摘
放.專題 《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精華書摘

第一篇/1988 沈昌煥卸職,另有內情

文 / 周玉蔻
2024.02.12
第一篇/1988 沈昌煥卸職,另有內情
第一篇/1988 沈昌煥卸職,另有內情
文 / 周玉蔻
2024.02.12

李登輝找來沈祕書長,直接了當說他有意請沈祕書長轉任總統府資政。沈昌煥在民間悠悠之口的烈火批判下,已是焦頭爛額,聽到這話無話可說。大勢既已離去,優雅地卸職才是上策...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七日下午,《聯合晚報》與《中時晚報》的一版頭條新聞,帶給台北政界與多數的台灣民眾一股清新意外的歡樂。

 


黨政不倒翁總統府祕書長沈昌煥終於告別政壇了。這是李登輝總統就任以來,極重要的政府高層人事異動,也被認為是李登輝順應民意的一次大展魄力的抉擇。

 

李登輝挑選的祕書長繼任人選李元簇更出人意表。那幾天,各界都以「黑馬」及「復出」形容李元簇。沒有人能明確說清楚李登輝起用李元簇的背後哲學;沈昌煥的遭撤換,卻在媒體與傳聞的描寫下,被看成是他咎由自取、無以怨尤的下場。

 

實際內情,李登輝心裡有數,但已不必對外解釋,靜靜接受民間對他除舊布新作為的稱賞。

 

依據那時朝野一致認同的說法,沈昌煥抵擋改革不遺餘力,在政府官員力求突破外交沉悶處境之際,居然逆潮流而戰。八八年十月十二日,他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拿出已故蔣中正總裁遺作《蘇俄在中國》,公然訓誨外交部長連戰和經濟部長陳履安等後生小輩。當時民間經貿界組團已赴蘇聯考察,經濟、外交兩部樂觀其成外,據報導,團中有官員隨行。沈昌煥在常會中提醒政府部門對共黨國家要有敵我意識。他的發言,據現場人士描述,對行政院長俞國華也很不留情。俞院長當即允諾沈祕書長一個星期後提出說明報告。

 

沈昌煥當天的言詞與動作,在場人士認為,是一次目無主席,而且暗有所指,間接向黨政資歷較淺的李主席發難的挑戰。

 

李登輝現場並未多所言語;報紙卻報導了沈昌煥極力反對外交彈性處理的憤怒講話。

 

輿論與民意一片嘩然。這個時候,中華民國的各項大膽改革措施都才剛付諸實行,民眾期待更寬廣的民主與開放政策心切。沈昌煥的一番話,無疑是主張開倒車,是陳舊腐朽觀念困獸猶鬥的危險徵兆。立法院裡,立委抨擊不斷;報章雜誌接續好幾天,連篇累牘對沈昌煥不知順應時代潮流與民意趨向的言行,做了露骨的批判。

 

十月十六日,《聯合報》的二版上刊登了一篇以「這不行,那不行,什麼行?――沈昌煥先生在國民黨中常會的『震怒』使海外人士費解」為題的文章。這篇作者署名龔濟的評論,直接犀利地指明沈昌煥在中常會上的言行不能讓大眾接受。

 

這是批評沈昌煥的媒體評論中,最尖銳不留情的一篇。《聯合報》的編輯政策,一向被認為保守且傾向支持國民黨既有力量如沈昌煥等人。這樣一篇作品的公諸大眾,難免被詮釋為具有特殊的政治訊息。於是,民間強烈迴響之外,政界也開始私下議論沈昌煥下台的可能性。

 

無彈性的外交主張

 

沈昌煥出身於官邸,素來是蔣中正、蔣宋美齡以及蔣經國眼前的紅人。在蔣氏父子主政,尤其是經國先生病重的晚年期間,沈昌煥是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總舵手,是所有外交作為的拍板敲定人。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美國卡特總統宣布與中華民國斷絕正式外交關係時,沈昌煥正任外交部長。他雖然為此事負起政治責任,辭去外交部長職務,但十餘年來,沈昌煥始終扮演外交掌門人的角色。一般相信,在他的進言下,蔣經國總統堅持著「漢賊不兩立」,妥協空間狹窄的外交理念。

 

年輕的外交官力圖有所作為。但在一次次嘗試備受挫折後,他們大都心灰意冷,憂心在沈昌煥背離現實、毫無彈性空間的外交主張下,中華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勢必日漸萎縮。

 

當時的外交官員,包括錢復、程建人與章孝嚴等,都主張在容忍範圍內,接納以非國號名稱留在國際組織的想法。

 

他們也提議解除「漢賊不兩立」的束縛,尋求與他國建交時,並不要求對方先與中共斷交,以便於擴展外交關係的建立。

 

這些建議大都不獲沈昌煥支持。政界並傳聞,沈昌煥因而對力主開放政策的年輕外交官員極度不滿。其中,有外交才子美譽的錢復,在沈昌煥眼裡,自負矜傲不予好評。

 

沈昌煥與錢復,都不肯公開承認這樣的說法;與他們相熟的官場人士卻都不否認這是事實。

 

幸好,蔣經國總統極為欣賞錢復的才幹,對他的表現多所鼓勵不說,也樂意聽取錢復的若干政策建言。他晚年所做的解嚴等一連串具體開明決策的形成,錢復也曾盡直言進諫之力。

 

蔣經國之後,李登輝力倡務實外交,且對外交主導權表現了毫不隱瞞的興趣。沈昌煥自知時移勢轉,他在李登輝面前無法像蔣經國時代般受到倚重。然而,衡量情勢,本土出身的李登輝,從政經驗無法與黨內資深人士相比擬不說,看他既無外交經驗,更缺乏外交理論學識基礎,光是內政的推展和個人聲望、權威的累積,就足以使李登輝勞神,沈昌煥認為他的外交王國領域不致遭到動搖。在李登輝之下,總統府內官員明確感受到大自外交決策,小至宴請外來賓客,沈祕書長都密切掌控,無意讓李總統置喙。

 

李登輝在副總統任內,與沈昌煥有多次不愉快的交手經驗,對這位祕書長的老謀深算了然於心。可是,剛登上總統職位,百事有待部署,祕書長易人非同小可,在適當時機來臨之前,李登輝認定一動不如一靜。沒想到,才九個月的時間,處置沈昌煥的主客觀條件,即已翩然成熟。

 

等待攤牌的日子

 

在蔣經國猝然病逝之前,受經國先生重用的黨內老臣,大部分都未特別注意李副總統。沈昌煥被認為是其中之一。

 

李登輝從省主席辦公室遷移至總統府時,沈昌煥已是參與國家大政多年的總統府幕僚長。他與李登輝保持著祕書長和副元首的公務關係。李登輝很清楚他在總統府的處境。他知道,在許多黨內資深人士看來,他這位副總統與前任副總統謝東閔一樣,是國民黨統治台灣的過程中,不得不與本土人士妥協的政治棋子,並無實質作用。李登輝保持緘默。

 

李登輝在農復會、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北市長,以至省主席任內接受不同行政磨練,也曾代表政府參與國際性活動,唯獨在外交政策的決策領域內從未真正涉足。他下決心克服這個缺憾。除了奉經國先生之請,主持副總統責任範圍內的事務,居中協調執政黨與黨外反對人士的歧異外,也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大量閱讀有關國際關係的資訊與書籍上。

 

那個時候,蔣經國的健康狀況已極為惡化,雙腿軟弱無力終致後來不得不使用輪椅,視力也是每下愈況,除非特別重要的大事,總統府內的公事文件,大都由祕書長沈昌煥或副祕書長張祖詒批閱做主了事。副總統李登輝並不插手。

 

據總統府官員透露,有一次,美國方面有意透過一項基督徒的聚會,邀請虔誠的教友李登輝前去發表演講。政府主管外交的官員評估後,大力支持李副總統成行,並呈報總統府核批。李登輝獲知此事也認為是一次不容錯過的對外活動。

 

當他設法進一步了解事情的進展時,才發現沈祕書長已做成了副總統不宜有此美國之行的決定。李登輝將這次經驗深深刻印在心坎裡。

 

一九八五年九月,李登輝奉蔣總統之命偕夫人出訪中南美洲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與巴拿馬三個國家。其中的哥斯大黎加,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往訪時十分成功,政府當時配合孫院長的長途旅行,派出華航專機助陣。

 

李副總統的中美洲之行卻冷淡的出奇。外交單位答覆記者詢問為何不派專機時說,華航班機正在維修無法調配,只好請副總統搭乘普通班機出訪。對於新聞界隨行採訪的要求,駐外單位也表現了抗拒與極度不合作的態度。

 

李登輝冷眼旁觀種種人情冷暖,未動聲色,毫無怨言的走完了這一次訪問行程。在飛航途中,由於沒有專機,副總統的他,曾有在美國紐約機場貴賓室沙發上,熬過近八個小時的經驗。

 

總統府官員說,也就因為體嘗過這樣的待遇,一九九一年,李登輝指派副總統李元簇出訪尼加拉瓜等國家時,特別指示外交部安排專機之外,還要求所屬單位官員盡量禮遇尊重李元簇擔任副總統之後的首度國外訪問。

 

那次李元簇的出訪果然備受重視。新聞界在政府官員的配合下,也以比例不小的篇幅,詳細報導副總統的行程與活動。

 

李登輝在副總統任內出國訪問三次,每次回國,都書寫報告呈交蔣經國總統,並口頭向總統補充說明出訪心得。

 

事實的發展顯示,沈昌煥對於李登輝的關心外交作為不以為然。據指出,有一次,李登輝向經國先生反映一位駐外大使的表現甚受批評,值得注意。沒多久這位被認為屬於沈昌煥系統的大使,就被調回台北升任要職。李登輝接任總統後,總統府官員感覺得到祕書長仍將主導外交大計的用心。

 

李登輝耐心等待著;終於到了與沈昌煥攤牌的日子。

 

改寫公文,斷送宦途

 

當上副總統之後,李登輝與蔣家第三代的蔣孝武仍時有往還。經國先生病故,出使新加坡的蔣孝武曾不只一次單獨與李登輝談及中華民國的未來,以及李登輝的處境。

 

論及蔣家黃忠老將的前景安排時,孝武以他的經驗向李登輝分析各路人馬的動態。關於沈昌煥,孝武的建議是,如若李登輝有更理想的幕僚長人選,換掉沈昌煥亦無妨。

 

李登輝默記著蔣孝武的話,但久久沒有動作。就任總統初期,李登輝的各方基礎有待奠立,打定人和至上的主意;除非萬不得已,短期內,並不更動蔣經國生前的黨政人事布局。

 

李登輝還存著給沈昌煥調整工作態度的機會的打算,盼望與人為善的原則能換得沈昌煥的合作。

 

一九八八年八、九月間,駐新加坡的蔣孝武一心一意策劃促成李登輝總統以官銜訪問星國。外交單位也全力以赴。外交部長連戰了解李登輝尋求外交新局的意念,相信新加坡之行是理想的開始。

 

沈昌煥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中華民國大敵中共仍然虎視眈眈,台灣因大陸探親開放政策升起的大陸熱急待澆息之際,對外關係上堅持中華民國國號更是必要。他永遠記得經國先生所說:「中華民國四個字不能在我們手上消失」的話。

 

李登輝訪星,不能公開使用國號之外,新加坡強人總理李光耀素與中共高層有密切來往,沈昌煥擔心李登輝南訪新加坡,可能予國際間台灣與中共藉新加坡暗通款曲的印象。他並且以當時沒有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為理由,力主三思而行。

 

這些意見,李登輝認定不具備說服力;沈昌煥決定極力阻止總統的新加坡之旅。

 

外交部門仍然熱心計劃著元首的訪星細節。八八年九月,一件正式公文呈送到總統府祕書長的手上。文件中,詳細說明李登輝總統赴星的頭銜稱呼、禮遇安排,並評估此行值得實現。

 

沈昌煥決定不讓李登輝正式核批這份公文。他找來副祕書長張祖詒,由張祖詒親手草擬一份簽呈,向李總統報告,經過各方審慎評析,訪問新加坡的計劃應予暫時擱置。

 

張祖詒找來府內一位官員謄寫這份公文。這位官員覺得事有蹊蹺,為求自保,當即暗中影印副祕書長手寫字跡公文原草稿。

 

沈昌煥主導的公文變化,很快被李登輝看出破綻。他要幕僚向外交部查詢,發現外交部的公文早在半個月之前就呈報到了總統府。

 

積壓公文又改寫公文,李登輝認定是他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正好,為了沈昌煥中常會上既失言又失態,媒體和輿論對沈昌煥交相指責,李登輝決定趁勢推舟,以順應民意的方式安排沈、張兩人離職。

 

李登輝找來沈祕書長,直接了當說他有意請沈祕書長轉任總統府資政。

 

沈昌煥在民間悠悠之口的烈火批判下,已是焦頭爛額,聽到這話無話可說。大勢既已離去,優雅地卸職才是上策。事後,沈昌煥堅持他不與新聞界接觸的原則,不肯對外談論自己離職的內情。由於李登輝並沒有向沈昌煥明說他識破公文流程原委,據總統府內了解內幕的官員判斷,沈昌煥可能也不知道,李總統事實上是為了公文遭到更改,才決定請沈昌煥卸職的。

 

李登輝快刀斬亂麻,立刻提出外界設想未及的祕書長接任人選,曾任內閣首長的政治大學教授李元簇。

 

為防止國民黨內同情沈昌煥者反彈,李登輝還十分技巧的當即將此一重大消息,傳達給兩大主要晚報。

 

很快的,總統府長青樹祕書長去職的消息傳遍各地。在一片叫好的掌聲中,李登輝順利完成他主政後,總統府內重要人事變動的大計劃。

 

*重印版將在2024年3月中旬付梓上市*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