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看鐵娘子梅克爾宣告退出德國政治界,不再回歸,是因地方選舉失利。但本文作者認為,基民黨將再次重整,調整過左政策,導向原本右派政策,梅克爾是德國右派領袖,將會再次復出。
文/張佑嘉(樹德科大企管系,專長在國際關係、歐盟架構與對外關係、中美關係史、行銷企劃、商業行為。)
前天在漢堡助選會後正式宣佈上個月底時開黨代表大會的決議,梅克爾放棄黨魁也在年底不再競選,2021年在國會大選時放棄競選德國公職,總理任期一到即卸任,外界一致認為是今年期中大選大敗,雖然基民黨還是地方最大黨,但大失人心是事實,無法抹滅,因此,梅克爾才急流勇退。
黨鞭應由年輕人任職
我卻不這麼認為,從前年開始歐洲逐步右轉,到今年為高峰,可是諸位是否知曉梅克爾在黨代表大會上是有安排接班人選,我認為是38歲衛生部長史巴恩,而不是60歲國防部長馮德萊恩,更不會是69歲基社黨巴伐利亞邦長傑霍夫,也不會招回46歲歐洲人民黨黨鞭韋伯,不過日後黨鞭位置給由其他合適的青年任職。
史巴恩去競選總理若當選就能組閣,明年大選推出將韋伯競選歐執委主席,這樣的安排歐盟和德國的政治皆由德國基民黨出任,不僅德國國際地位更為鞏固,還能大幅青年換血,以維持德國在國際政治生命力,梅克爾就能隱居操作,等五年後捲土重來競選歐盟中樞,梅克爾便能光榮復出,其影響力卻不曾褪色且持續影響著!屆時,支持率還能創下高峰。
史巴恩是最佳人選
別忘了,德國有今天的國際地位不是2010年的歐債危機就不可能翻身,因此德國把握機會強力介入主導,又有同意識形態的人民黨在歐洲議會支持,又反對介入阿拉伯之春及日後敘利亞內戰,深得歐盟各成員國支持,而且梅克爾從高中就擅長唱紅旗打紅旗,一個人對抗東德政府,共產黨人氣得鬍子都打結,為了基民黨能繼續執政便採取推行一系列過激的社民黨政策,導致天怒人怨,從外交政策、國防政策、能源政策、移民政策、貨幣政策到市場干預,這段時間讓黨內保守派非常不解,因此脫黨另組新黨,但,隨著時間推移是有成效的。
過左政策的因素讓執政聯盟的社民黨深受打擊,尤其是能源和移民政策最有感,從200多席跌破只剩150餘席,基民黨則連續兩屆差5%便能獨自執政,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配合工業4.0政策前的建設基建,到今日德國國勢呈現經大政小的局面,毀譽差半的執政聯盟,又因移民問題,讓德國民眾對於反思運動終止和國防正常化成正比發展,加速德國快速右轉,破解社民黨所建立的現行體制,梅克爾絕非自由派是鐵桿保守派,只是用政策讓民眾自己選擇保守價值有利基民黨可擺脫左右共治的傳統。
梅克爾以退為進
現在移民政策也受到控制,但無法掩飾社民黨元氣大損的事實,基民黨趁機力量重整,如果梅克爾不在此時退下,黨內大老就無法被迫退休,黨內就無法修整過左政策,好導向右派政策,也無法讓黨內青年任職重要職位,那好不容易建立的局面就會因老化因素而敗壞,所以是有這個成分在的,絕不是大選失敗才不當黨魁,而且重振基民黨是從梅克爾在兩千年擔任黨魁才開始。
那時歐盟才逐漸成形,發展至今,梅克爾在黨代表大會前的身體檢查仍是硬朗,這代表著這根本不是急流勇退,而是以退為進,德意志民族一千年後首次左右歐洲並掌握大權的女性政治人物,在歷史舞台才快到歷史高峰怎可能就此罷手,而且歐盟改革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強人,更不可能突然交出權力,不過需要躲避鋒芒,才在這時退下,不過歐洲新局面也將開啟。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