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讀者投書|圖利罪是嚇阻犯罪?還是鼓勵犯罪?

2019.07.19
16:00pm
/ 張雅平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張永明教授,就揭露過稅務單位類似弔詭的邏輯。他說他一位任職稅務員的畢業學生曾告訴他,因為擔心被視為圖利納稅人,所以即使法律明文規定他們對有利、不利納稅人的規定都應注意,但他們會刻意「避用」對納稅人有利的規定,以保護自己。

 

前幾天去參加一個論壇,聽到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吳景欽教授講了一個很扯的故事,才知道廢除圖利國庫罪的歷史淵源。吳景欽在花蓮當兵時,花蓮空軍基地要興建機堡,本擬對外招標,但承辦軍官認為招標金額高達五億元,十分不妥,而決定讓工兵部隊自己來做,結果最後只花了不到一億元。大家額手稱慶之餘,都以為這位軍官會升官三級跳,未料反被以「圖利國庫罪」起訴。

 



看似進步修法暗藏侵害人權凶器

 

為預防這種整肅異己事件的發生,立法院於是在2001年三讀通過刑法第131條及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修正案,刪除處罰「未遂犯」的規定,將圖利罪改為「結果犯」,而構成要件也改為「違背法令」、「圖自己或私人不法利益」。所以公務員若為「圖利國庫」者,就不須受罰了。

 

這個看似進步的修法,卻暗藏侵害人權的凶器,因為公務員教戰守則就大剌剌變成「可以圖利國庫,不能圖利私人」,造成許多與民爭利的事件,我用下面幾個例子來說明藏身公門的不公不義。

 

一位友人在公家機關擔任工程採購業務,他說他們對廠商若應罰扣款而不為,叫「消極的貪污」,會犯圖利罪。因此若有工程案結束,遲遲無法找到瑕疵來扣款,他就會被迫去要求廠商多做合約上沒有要求的事,這樣才不會被懷疑圖利廠商。但這對廠商來說,是極不合理的一件事,可是因為這種文化存在已久,所以廠商就只能隱忍。

 

稅務單位「避」用對納稅人有利規定保護自己

 

另外,大家還記得四年前周杰倫的「青蜂車」被追稅257萬元的新聞嗎?這個稅案經訴願後財政部改課58萬元,但周董不服,因為這部車車齡高達40年,只有引擎、油箱、水箱,沒有排氣管和門鎖,無法正常行駛,不符合財政部認定的美金6萬元價值,一狀告到行政法院,未料最後以敗訴收場。這是很典型謹遵教戰守則的法官不敢判財政部輸的實例,因為他們怕被戴上「圖利納稅人」的大帽子,觸犯刑法或貪污治罪條例是會被關的。

 

其實以前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張永明教授,就揭露過稅務單位類似弔詭的邏輯。他說他一位任職稅務員的畢業學生曾告訴他,因為擔心被視為圖利納稅人,所以即使法律明文規定他們對有利、不利納稅人的規定都應注意,但他們會刻意「避用」對納稅人有利的規定,以保護自己。

 

老實說,這幾年收到烏龍稅單的人越來越多,周董只是其中一位,但當圖利罪僅及於嚇阻圖利人民這個方向,就很容易變成是政府官員侵害納稅人權的罪惡源頭。因此筆者認為立法院應該思考,如何把把圖利罪擴及到課稅不能圖利國庫的這個角度,來重新修法。

 

理由很簡單。要破除目前台灣惡名昭彰的「財稅官員恣意認定稅目及稅額」這個現象,一定要有相對的制衡機制。而圖利國庫罪就是一個很好的制衡,因為一旦條文訂下去,以後大家都得認真看納稅人的證據,若納稅人有理,稅官還強取,法官就可以用圖利國庫罪判刑,就算法官不懂稅,不知道稅的金額該如何算,但是非對錯總是基本素養吧,只要一旦有稅官被判刑,誰還敢恣意開單?誰還敢恣意否定人民的證據?

 

關心不公義課稅就是保障你我下一代

 

面對案件數直線上升的全台欠稅欠費強制執行案件(去年已飆達1021萬件),以及適逢明年總統及立委大選這二個前提,回頭看《放任國稅局強徵民財的五大兇手》筆者這篇文章裡,提及只要有去協商繳稅的人、沒有選賢與能的人、沒有關心賦稅人權的人,都是放任稅災氾濫的第五個兇手,因此我還是忍不住再度呼籲我們這些兇手們要覺醒。

 

當四年後選票又落在我們手上時,唯有覺醒,台灣的未來才能由我們這些覺醒的公民來掌舵。記得哈佛大學前法學院長龐德一句經典名言:「應當永遠記住,正義是存在個別案件之中。」從個案有否獲得公義與平反,就知道你我未來會不會遇到同樣問題。所以現在去關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不公義課稅,就是在保障你我及下一代的賦稅人權!

 

回到圖利這個話題,忽然想起幾年前參加一場國際稅制論壇,現場聽到土耳其伊斯坦堡文化大學教師 Ahmet Akcan 分享土耳其過去稅很重,民生用品稅率高達 18%,公司所得稅更高達 60% ,因為稅率太高大家都付不起,造成經濟發展遲緩。後來政府進行稅制改革,先將人民基本生活照顧好,例如將18%稅率降到1%,加上社會福利、健康保險的改革,經濟反而得以蓬勃,近年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佼佼者。

 

爰此,文末筆者更要誠摯地呼籲執政團隊思考,如何讓台灣財長放棄「只會對納稅人殺雞取卵來取得執政財源」這些奧步,而學學像土耳其這些國家,如何「合法圖利納稅人」來創造經濟優勢才是!

 

 

圖片來源:法稅改革聯盟

 

最新新聞
張雅平
國際人權志工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