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職業的想像是什麼?是一份穩定的薪水,還是一個讓你發光的舞台?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職業早已不再是社會期待的單一答案,而是人生價值的多元呈現。有人選擇埋首於工藝的細節,雕琢每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有人投身設計,用創意改變生活的樣貌;還有人以技術為利器,在冷門領域中開闢新天地。
在台灣,許多人仰慕日本的職人精神,覺得那裡的專業技藝者不論身處哪個行業,都受到社會的高度尊重。然而,當目光回到自己身邊,許多擁有專業技能的台灣勞動者卻時常被忽視,甚至被貼上「低階」標籤,從工地工人到專業技術人員,似乎都無法享有同樣的尊重。為了打破這種舊有偏見,已有一群人選擇用雙手開創未來,不再拘泥於學歷和白領工作的光環,而是在勞動和專業技術中找到自我價值。他們的實際行動,正悄然地改變台灣社會對勞動職業的刻板定義,證明了勞動不僅僅是生計,更是追求夢想的職業道路。
本次專訪故事裡的其中一位平面設計師——黃于貞,當時22歲的她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勇奪金牌,為台灣帶來國際榮譽。她的選擇不僅挑戰了台灣傳統的職涯路徑,也讓社會重新認識到技職教育的潛力。黃于貞憑著扎實的技術和對設計的熱愛,從昔日的國手到如今已是自由接案設計師,她始終秉持著「技藝不僅僅是賺錢的利器,還可以是展示自我價值的平台」,這樣的精神使她一路走來帶著堅毅與目標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夢想。
不做白領,勇於探索職涯!用熱愛與成就感創造未來
在三位年輕職人的故事和經歷中,可以看到他們選擇了一條「冷門」卻更貼近生活的路。台灣還有更多像這樣的群體,他們中的許多人捨棄了穩定的辦公室生活,轉而投身需要雙手實幹的工作。這些故事中,有「木工阿彥」江鳴謙與他創立的「什木工地」,成為年輕人實現工藝夢想的基地;也有透過清潔改變無家者生活的林立青,創立的「友洗社創」,幫助街友在勞動中找回自尊與社會認同。
這些選擇並非易事。黃于貞曾孤身北漂,成為國手的那段路,她經歷了多次嘗試與孤獨的訓練時光。然而,她依然堅持走下去,因為她在設計中找到了成就感,並認為這是一份能夠代表自我、同時具備職業價值的工作。成為自由接案設計師後,她的工作範疇包含了品牌識別、活動主視覺、社群行銷圖等設計需求,甚至遠赴偏鄉協助建造貨櫃屋教室。
技職課程、職前訓練、就業媒合 多元職類好豐富!
在年輕世代選擇多元職涯的背後,勞動部的政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針對想要提升技術的年輕人,勞動部推出了「產業新尖兵計畫」和「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提供職前訓練、就業媒合及技能提升機會。這些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年輕人進入勞動職場的門檻,讓想要學習「技職技能」的年輕人,不用再擔心找不到工作或被社會輕視。
此外,勞動部還設立了「青年職涯發展中心」和「台灣就業通」網站,讓青年可以得到免費的職涯諮詢、職業測評和就業資訊,幫助他們在職涯規劃上更具方向性。
雙手開創不一樣的人生!真實故事的背後…
故事裡的他們,有人選擇了一技之長,有人主動探索多元職涯道路,也有人想追求自己熱愛的事,這些多樣化的職業選擇都造就了他們走向不平凡的人生。黃于貞談到自己初期接案時,主要面臨的不是設計問題,而是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壓力。她強調,當自己每完成一件設計作品,都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感覺讓她更加堅信,這條路是值得走下去的。
另一邊的「木工阿彥」江鳴謙則在「什木工地」與許多年輕夥伴一同進行木工與室內設計,他的團隊成員皆來自不同的背景,卻都在工地中找到自己的歸屬。這些年輕人主動投身於相對需要體力和耐心的工作,在每一件手工製作的木作品中找到自豪感,也讓社會看到新型木工師傅不一樣的多元面貌。
職類新想像!人生岔路往左走、往右走,其實都可以
工人、基層勞動者、技能專家這類職業其實一直就不是刻板框架內「社會底層」的選擇,而是一種有溫度、有價值的生活方式。這群帶有自身夢想的年輕職人們,他們的選擇並非一時的衝動,而是基於熱愛與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現今,在勞動部的各項協助措施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多元的職涯路徑,並在五花八門的職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和成就。成功不僅僅是高薪和頭銜,更在於是否能在工作中找到熱情與意義。台灣的年輕世代正用雙手書寫屬於他們的未來篇章,也盼社會給予各種職業更多的尊重和認同。
(圖片來源:放言)